
指充軍年限。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耆舊·秦參将》:“同房科某以賑濟侵蝕事下獄,罪應軍……越三年,教匪平,而軍年亦滿,遂回鄉。”
根據多個權威詞典及文獻資料,“軍年”是一個曆史術語,其含義及用法如下:
基本定義
指古代刑罰中的充軍年限,常見于清代司法文書。如清代錢泳《履園叢話》記載:“罪應軍……軍年亦滿”,即描述某官員服完充軍刑期後返鄉的情形。
語境分析
該詞專用于司法領域,與“充軍”制度直接相關。清代充軍刑分為不同等級(如附近充軍、邊遠充軍等),刑期長短不一,“軍年”即具體指代判決中規定的服刑年限。
詩詞中的擴展含義
部分古詩(如蘇轼《鐵溝行贈喬太博》)中“軍年”可能代指從軍年齡或軍旅生涯,但此用法非主流,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現代適用性
隨着充軍制度廢除,該詞已不再用于現代司法體系,僅在研究曆史文獻時出現。
建議結合《清史稿·刑法志》等史料進一步了解充軍制度的具體分類和年限規定。
軍年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其中“軍”是第一個字,“年”是第二個字。
拆分部首和筆畫:軍字的部首是“冖”,共5畫;年字的部首是“幹”,共6畫。
來源:軍年這個詞語在漢語中多用于描述與軍隊有關的事物,比如軍事年度、軍事計劃等。在軍事領域,軍年通常指的是軍隊在一年時間内的行動、訓練和計劃安排。
繁體:軍年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軍年」。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軍字寫作「軍」,年字寫作「年」。
例句:今年是我參軍的第五個軍年。
組詞:軍事、軍隊、軍營、軍政、軍人、軍裝等。
近義詞:軍事年、軍事時期、軍隊的一年。
反義詞:民年、平年(指與軍隊無關的一般年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