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吧嗒的意思、吧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吧嗒的解釋

(1) [smack one s lips]∶嘴唇開閉作聲——用于表示驚奇、警告等

他吧嗒了幾下嘴,一聲也不言語

(2) [pull at] 〈方〉∶抽 [旱煙]

他吧嗒着葉子煙打主意

詳細解釋

亦作“ 吧噠 ”。1.雙唇開合作聲。形容說話。

(2).吞噬。《三俠五義》第三回:“這孩子這時候管保叫虎吧嗒咧!”

(3).抽,吸。《當代》1981年第3期:“連 羅大山 也無動于衷地掃了他一眼,又吧嗒起煙鬥來。”

(4).象聲詞。形容東西下落的聲音。 老舍 《二馬》第二段四:“她的淚珠兒隨着打字機鍵子的一起一落,吧哒吧哒的往下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吧嗒”是現代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拟聲詞兼動詞,其釋義可從以下四方面展開:

一、拟聲詞核心義 形容短促而清脆的碰撞聲或液體滴落聲。例如:“雨點吧嗒吧嗒打在窗台上”“秒針走動的吧嗒聲在深夜格外清晰”。該用法記錄于《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其語音模拟特性體現了漢語拟聲詞的形象化特征。

二、動作伴隨聲描述 特指嘴唇開合發出的聲響,常見于文學作品中人物動作描寫。如:“他吧嗒着嘴回味美食”“老人吧嗒着旱煙陷入沉思”。此類用法在《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1999)中被标注為北方方言特色表達。

三、動詞性方言用法 在部分北方方言區作為動作動詞,表示連續而輕微的接觸動作。例如河北方言中“吧嗒眼睫毛”形容快速眨眼,山西某些地區用“吧嗒旱煙袋”指代抽旱煙的動作習慣。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漢語方言地圖集》第三卷(2020)對此有詳細收錄。

四、兒童語言發展研究價值 語言學家李宇明在《兒童語言的發展》(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中指出,雙音節拟聲詞“吧嗒”因發音簡單、具象性強,常作為嬰幼兒早期語言習得的重要詞彙,反映人類語言認知發展規律。

網絡擴展解釋

“吧嗒”是一個多功能的漢語拟聲詞,其含義和用法可根據語境分為以下幾類:

一、基本含義(象聲詞)

  1. 形容物體碰撞或下落聲
    用于表示短促、清脆的雙音聲響,例如:

    • “吧嗒一聲,門關上了”
    • “眼淚吧嗒吧嗒地往下掉”
  2. 模拟節奏感強的聲音
    可形容腳步聲、心跳聲等有規律的聲響,如:

    • “腳步聲吧嗒吧嗒地由遠及近”

二、動作與狀态引申

  1. 嘴唇開合作聲
    通過嘴唇動作表達情緒,常見于:

    • 表示驚訝或思考:“他吧嗒了幾下嘴,沒說話”
    • 方言中描述咀嚼或品嘗:“吧嗒着吃糖”
  2. 抽旱煙的動作
    在方言中特指抽煙,尤其是葉子煙:

    • “他蹲在牆角吧嗒着旱煙”

三、特殊用法

  1. 拟人化或誇張表達
    如形容吞噬聲:“老虎一口吧嗒了獵物”(多見于文學描述)

四、例句參考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權威詞典(如漢典)和常見用法,具體語境需結合方言或文學表達靈活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百巧成窮表座舶趠風燦熳超俗初地竄身翠紅鄉大辂椎輪誕説訪宿風菜分細綍綸浮頭拂雲號頭禾役後救虎步江澳講時鐘濺落腳俏皮交質錦弦救饑拯溺舉家欬謦科鬥書課罰柯條拉舌頭麻麻雨面面皆到靡及鳴世幕庭驽弱偏分頭棄薄起度情性囚衣掃雷申奏石帆時過境遷說開私訴遂石素鯉讬天土長根生問寝視膳霧屯銜煙嘯歎邪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