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以天地之元氣為本。 漢 班固 《東都賦》:“體元立制,繼天而作。”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體元則大,悵望 姑射 之阿。” 唐 王維 《門下起赦書表》:“體元作則,惟聖裁成。”參見“ 體元居正 ”。
"體元"是漢語中具有哲學意蘊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與文獻用例兩個維度解析:
一、字源本義 "體"(體)金文字形作"",本義指人體十二屬之一,《說文解字》釋為"總十二屬也",後引申為事物的根本形态。段玉裁注強調"體者,身之本也"《漢語大詞典》。"元"甲骨文字形作"",本義為人首,《春秋繁露》雲"元者,始也",指事物本源,《說文解字注》釋為"元者,氣之始也"。
二、文獻訓釋
三、現代釋義 《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歸納為三重義項:①宇宙本原(哲學);②曆法起點(天文);③文學創作的本體依據(文藝學)。《中國哲學大辭典》特别指出該詞在宋明理學中的發展,朱熹釋為"理氣之始基"。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商務印書館, 2021. 許慎撰, 段玉裁注. 說文解字注[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孔穎達. 周易注疏[M]. 中華書局, 2016. 董仲舒. 春秋繁露[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黃侃. 文心雕龍劄記[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班固. 漢書[M]. 中華書局, 196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商務印書館, 2022. 張岱年主編. 中國哲學大辭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0.
“體元”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形容超凡的才能或品質
“體”指人的身體或内在品質,“元”表示最高境界。合起來形容某人的才能或品質超群脫俗,常用于贊美他人在某領域的卓越表現。例如:“他在藝術領域的造詣堪稱體元。”
哲學與古漢語中的含義
在傳統文獻中,“體元”指以天地元氣為根本,強調遵循自然法則。例如漢代班固《東都賦》中“體元立制,繼天而作”,意為以元氣為本建立制度。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或古籍原文。
白班班行悖亂辯誣鼻青額腫獘俗澄别瞋目豎眉揣想春酒從星岱鬥殿下雕鈲帝墳地震區法律制度風鑑豐上兌下幹嘉學派怪味國體孩兒參和衷共濟患禍江珧柱狡勇介石謹身機聲冷凄凄禮遇淪毀梅花驿孟說謀材拈相千刀萬剮謙恭乾條取别肉薄骨并入聖水容疏籁瑣尾流離探詢貼意推卻突黎違濫香馥馥相門有相纖垢縣圃顯融先師小闆小齒哮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