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efuse;decline]∶拒絕接受
推卻就職
推卻禮物
(2) [refute]∶拒絕承擔、參與或遵守…
搜尋到英國艦隊,可是它推卻應戰
(3) [deny]∶推辭,拒絕
亦作“ 推卻 ”。1.擊退。 漢 桓寬 《鹽鐵論·地廣》:“是以聖王懷四方獨苦,興師推卻 胡 越 ,遠寇安災。”
(2).拒絕;辭謝。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 旟 等白 冏 :‘ 嵇侍中 善於絲竹,公可令操之。’遂送樂器。 紹 推卻不受。”《水浒傳》第四三回:“ 李雲 推卻不過,略呷了兩口。” 魯迅 《三閑集·在鐘樓上》:“這熱誠很使我感動,但我終于說是還未熟悉本地的情形,而且已經革命,覺得無甚可以攻擊之處,輕輕地推卻了。”
見“ 推卻 ”。
“推卻”是一個動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釋:
推卻(tuī què) 指拒絕接受或推辭某事物,常用于表示不願承擔某種責任、邀請或任務。例如:“推卻責任是不可以原諒的”。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鹽鐵論》《世說新語》等文獻。
《推卻》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推開、拒絕或不接受。它常用來表示拒絕别人的請求、推辭或拒絕某個觀點、意見。
《推卻》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扌”是手部的意思,而“去”表示向外,去除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是10。
《推卻》是一個漢字詞彙,源于漢語。它的繁體寫法是「推卻」。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不同于現代的「推卻」,古代寫法為「推卻」。
1.他推卻了我給他提供的幫助。
2.她推卻了我們的邀請,選擇獨自旅行。
3.他推卻了老闆的建議,堅持自己的決定。
1.推辭:拒絕或推托别人的邀請或要求。
2.推脫:為了推卻掉責任、義務、責備等,找借口或找理由。
3.推托:推卻别人的請求或要求,并給出理由或借口。
1.拒絕
2.推辭
3.回絕
1.接受
2.同意
3.贊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