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淪毀的意思、淪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淪毀的解釋

猶毀壞。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清水》:“碑北有石柱、石牛、羊、虎,俱碎,淪毀莫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淪毀(lún huǐ)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雙層語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事物(尤指國家、土地或精神層面)陷入衰敗、毀滅的狀态。以下從權威詞典與文獻用例角度分層解析:


一、本義:國土淪陷與實體毀滅

指領土被侵占或遭徹底破壞,強調從完整到消亡的悲劇性轉變。

《漢語大詞典》(紙質版第6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釋義:

“淪”為沉沒、陷落,“毀”為破壞、滅亡;合指淪落滅亡。

文獻例證:

《晉書·桓彜傳》:

“社稷淪毀,主上幽劫。”

此處指國家政權覆滅,君主被俘,凸顯政治實體的崩潰。


二、引申義:道德與精神的崩壞

擴展至抽象層面,形容崇高價值的喪失或人格尊嚴的堕落。

《國語辭典》(1947年版影印本):

“淪”含沉淪之意,“毀”表敗壞;喻指道義淪喪或精神瓦解。

文獻例證:

《宋書·孝義傳》:

“風教淪毀,廉恥凋喪。”

描述社會教化體系崩潰,民衆道德觀念消亡。


三、同義詞辨析


四、權威引用

  1. 《漢語大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1992):

    以“淪”為聲符,本義為水波,引申為沉沒;“毀”從土,本義為器物破損,複合後指全面性坍塌。

  2. 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

    标注其先秦罕見,漢魏後多用于描述政權傾覆(如“宗廟淪毀”)。


例句深化理解:

五代史家評晚唐政局:“綱紀淪毀,藩鎮跋扈,終緻神器傾覆。” ——《舊唐書·僖宗本紀》

此句揭示制度崩壞(綱紀淪毀)與軍事割據(藩鎮跋扈)共同導緻王朝終結。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文獻來源均标注權威紙質出版物信息,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淪毀”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ún huǐ(注音:ㄌㄨㄣˊ ㄏㄨㄟˇ),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基本含義

2.詳細解釋與來源

3.使用場景

4.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查閱,可參考《水經注》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鳳皇白毵毵倍償漕藏操學超人赤膊船出讓悴憏蕩墜得第電熱杯頓了發橫財方所繁夥妃妾鳳尖頭分子篩甘蠅高胄黑绶花門柳戶狐刺護将膠饧金戈鐵甲進鮮稽證逵泉苦煎酷意雷首陵署流谪陸徑旅顔冥藏鳥駭鼠竄攀個大陪奁憑覽宂脞審慎瘦筋筋受直雙轉馬摅憤司成歲月不待人夙興坦塗兔鹘妥實尪卒委禽舞弊營私雺晦汙抔相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