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參的一種。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六》:“有本山參……又有孩兒參,頗具人形,皆山中産。”《廣群6*芳6*譜·藥譜一·人參》:“其有手足面目似人形者,更神效,謂之孩兒參;而假僞者尤多。”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孩兒參漢語 快速查詢。
孩兒參,又稱太子參、童參、米參等,是一種傳統中藥材,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孩兒參學名為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是石竹科孩兒參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幹燥塊根入藥,味甘、微苦,性平,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健脾、生津潤肺等功效。
功效
經典方劑
常與黃芪、五味子等配伍,用于氣血兩虛或病後調理,如“孩兒參+白扁豆+大棗”煎服。
主要分布于中國遼甯、河北、福建等地,喜陰濕環境,常見于海拔800-2700米的山谷林下或岩石縫隙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方劑或産地信息,可參考來源網頁。
《孩兒參》是一種中藥材的名字,指的是常見的草本植物天門冬的根莖。它通常用作中醫藥中的一味藥材,具有滋補強壯、益氣養陰*********。
《孩兒參》這個詞的首字部首是“禾”,總共有9個筆畫。
《孩兒參》的來源比較有趣。在古代漢字中,它的寫法是“巠兒貝”,“巠”是一種華北方言的發音。“兒”是一種田字旁的簡化寫法,“貝”是一個意思是“罐子”的象形字。後來,人們就把“巠兒貝”理解為“孩兒參”的寫法,認為這個字形獨特,并漸漸被廣泛使用。
在繁體字中,孩兒參的寫法依然是“孩兒參”,并沒有變化。
在古代,孩兒參的寫法稍有不同。當時人們認為“孩兒參”更像一個雙音節詞,“兒”是一個輔音,“參”是一個韻母。所以在古代有一種寫法是“孑而參”,把“兒”寫成“孑”,表示它隻有一個聲母。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常見。
1. 《孩兒參》是中醫藥中的一味滋補藥材。
2. 這個中藥配方中使用了五克《孩兒參》。
《孩兒參》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1. 孩兒參糖:一種藥膳的名稱,以孩兒參為主要成分。
2. 參片孩兒:指孩子外表看起來像參一樣,形容孩子健康而可愛。
3. 參兒壽宴:指使用孩兒參作為主要材料的壽宴菜肴。
近義詞:天南星、天冬、冬葵、夜鹽(指同屬植物界丹參科天門冬屬的其他相關植物)。
反義詞:貝母(指一種有清熱和潤肺功效的中藥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