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urteous reception; treat with courtesy] 以禮相待
受到禮遇
以禮相待。《後漢書·禮儀志上》:“明日皆詣闕謝恩,以見禮遇,大尊顯故也。”《三國志·吳志·薛瑩傳》:“禮遇兼加,惟渥惟豐。”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勉學》:“ 綺 以才華,為國常侍,兼記室,殊蒙禮遇。”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一:“﹝ 戚同文 ﹞好為詩,有《孟諸集》, 楊侍讀 徽之 守 南都 ,召至郡齋,禮遇益厚,唱和不絶。”
“禮遇”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ǐ yù,核心含義是以禮相待,指用尊敬的态度或優厚的禮節對待他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多用于正式場合,如外交、商務接待等,強調通過禮儀體現尊重。例如:“國際會議中,主辦方對各國代表均以禮遇相待。”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參考《漢典》或《搜狗百科》等權威來源。
禮遇是一個常用詞彙,它的意思是給予他人尊重和友好的待遇。作為一種行為方式,禮遇是體現人際關系中的互相尊重和關懷的重要表現。
拆分部首和筆畫:禮(示字旁,5畫)+ 遇(辵字旁,12畫)。
來源:禮遇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是由“禮”和“遇”兩個單字組成。禮,表示對他人的尊重和關懷,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特征。遇,表示對待和接待,是對他人的友好行為。因此,将禮和遇兩個字結合起來,就表示了給予他人尊重和友好待遇的意思。
繁體字:禮遇(“禮”為簡化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的書寫形式會有一些變化,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然而,禮遇作為一個傳承至今的詞彙,其古代漢字寫法并無太大變化。
例句:在踐行禮遇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盡力提供更好的服務。
組詞:尊禮、待遇、禮節、尊重。
近義詞:待遇、尊重、禮遇。
反義詞:冷遇、歧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