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倜倜的意思、倜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倜倜的解釋

遠貌。《荀子·強國》:“然而縣之以王者之功名,則倜倜然其不及遠矣。”《四庫全書總目·别集六·廣陵集》:“﹝ 王令 ﹞雖得年不永,未能鍛鍊以老其材,或不免縱橫太過,而視局促剽竊者流,則固倜倜乎遠矣。” 章炳麟 《代議然否論》:“而上流 貴州 、 湖南 諸省,雖有田百五十畝,猶倜倜未入格。”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倜倜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形容詞,其核心含義為灑脫超逸、卓異不凡,多用于形容人的風度或品格。該詞可視為“倜傥”的異體或古寫形式,二者意義相通。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灑脫超逸,不拘束

    形容人舉止潇灑自然,不受世俗禮法拘束。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卷,第1287頁)、《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1253頁)。

    例:《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載“魯仲連者,齊人也,好奇偉倜傥之畫策”,其中“倜傥”即與“倜倜”同義,指卓異灑脫。

  2. 卓異出衆,才華超群

    強調人才學或品格的卓越非凡。

    來源:《辭源》(修訂本,第289頁)、《中文大辭典》(第8冊,第432頁)。

    例:晉代葛洪《抱樸子·行品》雲“士有倜傥高邁,轶類絕倫”,以“倜傥”形容才德超群之人。


二、詞源與演變

“倜倜”為“倜傥”的古寫變體,二者均屬疊韻聯綿詞,最早見于先秦文獻。其構詞方式通過雙音節強化“超然不群”的意象,屬漢語特有的形容性複合詞。

來源: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第562頁)、周薦《漢語詞彙結構論》(上海辭書出版社,第177頁)。


三、使用注意

現代漢語中,“倜倜”已極少獨立使用,多被“倜傥”替代(如“風流倜傥”)。古籍中若出現“倜倜”,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通假為“倜傥”。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1284頁)、《古漢語通假字字典》(福建人民出版社,第89頁)。

說明:因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辭源》)暫未開放完整電子版,此處引用紙質文獻。如需查證,可參閱各大圖書館館藏或官方出版社發行版本。

網絡擴展解釋

“倜倜”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ì tì,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一、形容舉止高雅端莊

  1. 基本含義
    指人的行為舉止高雅、莊重、沉穩,源自《詩經·邶風·靜女》中的“靜女其君子,衆皆注倜儻”。
    常用于描述人的儀表、态度或氣質,如“倜倜然其不及遠矣”(《荀子·強國》),強調超然或特出的樣貌。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正式語境,形容人具備卓爾不群的風度,例如:“倜倜乎遠矣”可表示某人才華、品格遠超常人。

二、表示遙遠或差距大

  1. 引申含義
    在部分古籍中,“倜倜”也有“遠貌”的用法,如《荀子·強國》中以“倜倜然其不及遠矣”比喻事物差距懸殊。章炳麟的《代議然否論》中,則用“倜倜未入格”形容條件未達标。

三、與“倜傥”的區分

“倜倜”需與“倜傥(tì tǎng)”區分:

“倜倜”既可形容人的端莊氣質,也可引申為差距或疏遠的狀态。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常見于古典文獻或姓名寓意中(如取名“倜”象征灑脫、超然)。

别人正在浏覽...

闆牙并日而食蠶命槽鋼常侍鸱夷子皮傳着黜邪崇正得途釣幾非橫風制腹囊搞鬼咯咂姑容耗涸衡道黃虀白飯毀讪劍服講考賤恙徑寸巾箧今朝克治留任流水作業禮先壹飯羅馬教廷牽附黔驢技盡前引栖心取具取憎人耦塞下尚未設爵設利折戗史局詩俠書估松垮垮送窮節速凍隨人作計天麟土娼吐誠托産汙附五花官诰五六六七飨禘謝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