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鸱夷子皮的意思、鸱夷子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鸱夷子皮的解釋

春秋 越 範蠡 之號。《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範蠡 浮海出 齊 ,變姓名,自謂 鴟夷子皮 ,耕于海畔,苦身勠力,父子治産。” 司馬貞 索隱:“ 範蠡 自謂也。蓋以 吳王 殺 子胥 而盛以鴟夷,今 蠡 自以有罪,故為號也。 韋昭 曰:‘鴟夷,革囊也。’或曰生牛皮也。”《漢書·貨殖傳》:“﹝ 範蠡 ﹞乃乘扁舟,浮江湖,變姓名,適 齊 為 鴟夷子皮 ,之 陶 為 朱公 。” 顔師古 注:“自號 鴟夷 者,言若盛酒之鴟夷,多所容受,而可卷懷,與時張弛也。鴟夷,皮之所為,故曰子皮。”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鸱夷子皮”是春秋末期著名政治家、商人範蠡的别號,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 基本定義與字面含義
    “鸱夷子皮”字面指古代用牛皮制成的酒器(類似酒囊),有“酒囊皮子”之意。範蠡在功成身退後,以此名隱姓埋名,開始經商生涯。

  2. 曆史背景與人物關聯
    範蠡曾為越國大夫,助越王勾踐滅吳,後因察覺勾踐“可共患難,不可共安樂”,遂隱退至齊國,自稱“鸱夷子皮”。他憑借才智經商緻富,後又改名“陶朱公”,被後世尊為“商聖”和民間財神。

  3. 關于别號來源的争議

    • 紀念伍子胥說:有說法稱“鸱夷子皮”與吳國大臣伍子胥相關。伍子胥被吳王夫差賜死後,屍體被裝入“鸱夷革”投入江中,範蠡借此名暗含對伍子胥的紀念。
    • 紀念西施說:部分野史推測範蠡以此名哀悼西施,因“子皮”可能是西施别名,但此說法缺乏權威史料佐證。
  4. 文化意義
    這一别號體現了範蠡洞察世事、功成身退的智慧,也反映了他從政治家到商人的身份轉變,成為古代隱逸文化與商業精神的象征。

權威史料(如《史記》)主要将“鸱夷子皮”視為範蠡的化名,其字面與酒器相關,深層則暗含曆史人物經曆與處世哲學。關于紀念伍子胥或西施的說法多為民間演繹,需謹慎采信。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義

《鸱夷子皮》是一個成語,意為不切實際、空談理論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鸱夷子皮》的拆分部首為鳥、手、子、皮,總共12個筆畫。

來源

《鸱夷子皮》這個成語來源于《尚書大傳·周書·夏啟》中的記載。其中,鸱夷是夏代一姓的人,他曾在夏啟面前虛浮的陳述了很多空洞無物的理論,因此成為了空談理論的代表。

繁體字

《鸱夷子皮》的繁體字為「鷄夷子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鸱夷子皮」這個成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主要體現在字形上的變化。

例句

1. 他總是滿嘴空話,簡直就是個典型的鸱夷子皮。

2. 不管怎麼勸告他,他還是執迷于自己的鸱夷子皮。

組詞

鸱夷子皮+的:鸱夷子皮的行為,指空洞無物的行為。

鸱夷子皮+主義:鸱夷子皮的思想或理論體系。

近義詞

說空話、紙上談兵、虛言、八股文。

反義詞

實事求是、切合實際、實幹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