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栖心的意思、栖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栖心的解釋

亦作“栖心”。猶寄心。 三國 魏 嵇康 《釋私論》:“若質乎中人之性,運乎在用之質,而栖心古烈,拟足公塗。”《晉書·陸雲傳》:“伏見将軍舍人同郡 張贍 ,茂德清粹,思器深通。初慕聖門,栖心重仞,啟塗及階,遂升樞奧。” 唐 白居易 《病中詩序》:“餘早栖心釋梵,浪跡 老 莊 ,因疾觀身,果有所得。”《雲笈七籤》卷一○一:“散形靈霞之煙,栖心霄霞之境。” 明 屠隆 《綵毫記·展叟單騎》:“歸裝纔解,又向天涯,郎君消灑。非關薄倖,栖心物外,兵戈連四海,還愁路阻 江 淮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栖心”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學色彩的動詞,指将心靈寄托于某一領域或思想境界,表達專注、安頓心志的狀态。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其核心含義為“存心、寄心”,常與抽象的精神追求相關聯,例如“栖心玄門”“栖心典籍”等用法。

該詞可拆解為“栖”與“心”兩部分:“栖”原指鳥類停留,引申為停留、安身;“心”指思想意識,二者結合後形成“使心靈有所依托”的比喻義。《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列為書面語詞彙,多用于表達對學問、信仰或理想境界的專注投入,例如:“他栖心佛學數十年,終成禅理大家”。

在語境應用中,“栖心”常與以下三類對象搭配:

  1. 學術領域:如“栖心史冊”“栖心詞章”,強調潛心鑽研學問;
  2. 宗教哲學:如“栖心淨土”“栖心道法”,體現精神皈依;
  3. 自然境界:如“栖心林泉”“栖心雲海”,寄托超脫世俗的理想。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特别指出,該詞在唐宋詩文中高頻出現,如白居易《偶作》中“栖心與梵筵”即用此典,現代多用于書面化表達,口語中則多用“潛心”“專注”等近義詞替代。

網絡擴展解釋

“栖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栖心”指寄托心靈或使心靈安頓,核心在于将精神或情感寄托于特定事物或境界。該詞由“栖”(停留、栖息)與“心”(内心)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為“讓心靈有所栖息”。

二、詳細解釋

  1. 古代文獻中的用法
    多用于表達對理想、信仰或境界的追求。例如:

    • 三國魏嵇康《釋私論》提到“栖心古烈”,指将心神寄托于古代賢人的風範;
    • 唐代白居易在《病中詩序》中寫“早栖心釋梵”,意為潛心于佛教與梵學。
  2. 現代引申義
    可泛指尋找心靈歸宿或安身立命的狀态,如“栖心于藝術”“栖心自然”等用法,強調通過特定領域或環境獲得内心的安定與滿足。

三、相關拓展

四、權威性說明

古代釋義以《漢典》及文獻引證(如、4、5)為主,現代引申義參考了通用詞典(如)。需注意,部分低權威性來源(如、3)的解釋可能存在通俗化傾向,需結合經典文獻綜合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白麻書彩子慚凫企鶴塵氣此事體大德厚凋毀雕撰低等遞流風觀撫納改弦更張胳膊肘朝外拐公沙五龍貴子國際共管歡暢偟偟煎悴蛟龍失雲雨極厚伎力急溜經緯天地九裡山悸罔醵款看墓來贶憐鑒琳腴理事會六瑚路陂埋頭顧影蒙貴民詞民械摸挲木角嘔心破鼓亂人捶畦隴丘闉奇形怪狀桑螵蛸觞醳扇奬沈極詩章肆長司空見慣斯役瑣瑣碌碌殄斃五鸠象龔先行後聞鞋拽靶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