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置爵位。 漢 阮瑀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 高帝 設爵以延 田橫 , 光武 指河而誓 朱鮪 。” 三國 魏 曹丕 《策孫權九錫文》:“蓋聖王之法,以德設爵,以功制祿。”《晉書·地理志上》:“ 武王 歸 豐 ,監於二代,設爵惟五,分土惟三。”《新唐書·宗室傳贊》:“至名儒 劉秩 目 武氏 之禍,則建論以為設爵無土,署官不職,非古之道。故權移外家,宗廟絶而更存。”
“設爵”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含義為設置爵位,即古代君主或政府授予某人貴族身份的行為。以下為詳細解釋:
指君主通過設立爵位制度來封賞功勳、提拔人才,賦予其貴族地位。爵位在古代中國是身份等級的重要标志,通常與封地、俸祿等特權挂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或制度演變,可參考《晉書》《新唐書》等文獻原文。
意思:《設爵》是指在中國古代設立爵位,将某人封為貴族,以示尊貴或表彰功績。
拆分部首和筆畫:設(戈 + 羊)爵(爪 + 宀)
來源:《設爵》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制度。在古代,王朝會根據臣子的功績和貢獻,将其封為貴族,以示褒獎和榮寵。這種封爵的制度是封建社會的一種體現。
繁體:設爵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寫設爵的方式可能有些不同,可以用骨、金文、隸書等。 例如:古代的骨文寫作「設爵」
例句:他因為在戰場上立下了赫赫戰功,被皇帝設爵為王爵,成為了王朝的一員大臣。
組詞: - 設施 - 設計 - 設想 - 設立 - 設備
近義詞:封爵、封號、冊封、崇封
反義詞:廢爵、廢黜、解爵、削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