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倜倜的意思、倜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倜倜的解释

远貌。《荀子·强国》:“然而县之以王者之功名,则倜倜然其不及远矣。”《四库全书总目·别集六·广陵集》:“﹝ 王令 ﹞虽得年不永,未能锻鍊以老其材,或不免纵横太过,而视局促剽窃者流,则固倜倜乎远矣。”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而上流 贵州 、 湖南 诸省,虽有田百五十亩,犹倜倜未入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倜倜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形容词,其核心含义为洒脱超逸、卓异不凡,多用于形容人的风度或品格。该词可视为“倜傥”的异体或古写形式,二者意义相通。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洒脱超逸,不拘束

    形容人举止潇洒自然,不受世俗礼法拘束。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卷,第1287页)、《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1253页)。

    例:《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载“鲁仲连者,齐人也,好奇伟倜傥之画策”,其中“倜傥”即与“倜倜”同义,指卓异洒脱。

  2. 卓异出众,才华超群

    强调人才学或品格的卓越非凡。

    来源:《辞源》(修订本,第289页)、《中文大辞典》(第8册,第432页)。

    例:晋代葛洪《抱朴子·行品》云“士有倜傥高迈,轶类绝伦”,以“倜傥”形容才德超群之人。


二、词源与演变

“倜倜”为“倜傥”的古写变体,二者均属叠韵联绵词,最早见于先秦文献。其构词方式通过双音节强化“超然不群”的意象,属汉语特有的形容性复合词。

来源: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第562页)、周荐《汉语词汇结构论》(上海辞书出版社,第177页)。


三、使用注意

现代汉语中,“倜倜”已极少独立使用,多被“倜傥”替代(如“风流倜傥”)。古籍中若出现“倜倜”,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否通假为“倜傥”。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1284页)、《古汉语通假字字典》(福建人民出版社,第89页)。

说明:因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辞源》)暂未开放完整电子版,此处引用纸质文献。如需查证,可参阅各大图书馆馆藏或官方出版社发行版本。

网络扩展解释

“倜倜”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tì tì,主要包含以下两种含义:

一、形容举止高雅端庄

  1. 基本含义
    指人的行为举止高雅、庄重、沉稳,源自《诗经·邶风·静女》中的“静女其君子,众皆注倜儻”。
    常用于描述人的仪表、态度或气质,如“倜倜然其不及远矣”(《荀子·强国》),强调超然或特出的样貌。

  2.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正式语境,形容人具备卓尔不群的风度,例如:“倜倜乎远矣”可表示某人才华、品格远超常人。

二、表示遥远或差距大

  1. 引申含义
    在部分古籍中,“倜倜”也有“远貌”的用法,如《荀子·强国》中以“倜倜然其不及远矣”比喻事物差距悬殊。章炳麟的《代议然否论》中,则用“倜倜未入格”形容条件未达标。

三、与“倜傥”的区分

“倜倜”需与“倜傥(tì tǎng)”区分:

“倜倜”既可形容人的端庄气质,也可引申为差距或疏远的状态。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常见于古典文献或姓名寓意中(如取名“倜”象征洒脱、超然)。

别人正在浏览...

阿炳保洁愎戆逋弛超形川守皴裂大有人在诋訿頞蹙法镜梵呗风领冯生疯语伏合伏军哥伦比亚高原扢搭帮故闾国仪顾盼神飞花椒讙敖嘉答家国僭名矫枉过正积满警容辑着娟娟可虑酷屠賫子老学庵笔记两兼六韬笼纱茅斋没探庙田逆边孽愆佞巧赔账曝晒青衣人琼草驱拂宂烦山赀殊路素发同定外傅遐暨献茶先炊显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