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日而食的意思、并日而食的詳細解釋
并日而食的解釋
[be very poor] 隔幾天才能吃一天的飯,形容生活窘困之極
詳細解釋
兩天用一天的食糧。形容生活艱苦。《禮記·儒行》:“篳門圭窬,蓬戶甕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鄭玄 注:“二日用一日食也。”《後漢書·陳敬王羨傳》:“并日而食,轉死溝壑者甚衆。” 三國 蜀 諸葛亮 《後出師表》:“故五月渡 瀘 ,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詞語分解
- 并日的解釋 ∶同一天 ∶連日并日趱程詳細解釋.謂兩日并一日。猶言兼程。 三國 魏 曹植 《歸思賦》:“信樂土之足慕,忽并日之載馳。”.同日。《後漢書·朱穆傳》:“豈得同年而語,并日而談哉?”.整天。 清 王士禛
- 食的解釋 食 í 吃:食肉。食欲。 吃的東西:食品。糧食。零食。豐衣足食。 俸祿:“君子謀道不謀食”。 日月虧缺或完全不見的現象:日食。月食。 食 ì 拿東西給人吃:食母(乳母)。 食 ì 用于人名:郦食其
網絡擴展解釋
“并日而食”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拼音:bìng rì ér shí
- 字面含義:将兩天的飲食合并到一天食用,形容生活極度貧困,無法保證每日溫飽。
- 引申義:也用于形容因事務繁忙而無法按時飲食(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語境判斷)。
出處與典故
- 最早文獻:
出自《禮記·儒行》,描述儒者清貧的生活狀态:“筚門圭窬,蓬戶甕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 曆史用例:
三國時期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提及:“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以此表明北伐的艱難。
用法與語境
- 語法結構:緊縮式成語,常作謂語,中性詞。
- 適用場景:
- 描述古代或現代極端貧困的生活(如:“戰亂時期百姓并日而食”)。
- 現代可比喻資源匮乏(如:“山區學校經費緊張,師生并日而食”)。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饑寒交迫、食不果腹
- 反義詞:豐衣足食、錦衣玉食
權威性說明
主要釋義以《禮記》和《漢典》為依據,例句可參考曆史文獻及現代擴展用法。如需更多用例,可查看《三國志》或相關曆史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并日而食》的意思、構造和例句
同時日夜吃飯的意思
構造:并-丁部 食-食部
總筆畫:衍生詞:并 :5畫 丁:2畫 食 :8畫
來源:并于日出而食,即意味着同時吃早晚飯
繁體寫法:併日而食
古時候漢字寫法:並日而食
例句:我們忙得隻能并日而食了。
組詞: 并行不悖 并駕齊驅
近義詞: 同步進食 同時進餐
反義詞: 分時進食 分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