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形容巋然挺立,像鐵鑄的一樣。 清 張維屏 《三将軍歌》:“屍如鐵立僵不倒,負公屍歸有 徐保 。” 清 魏源 《重遊百泉》詩之四:“惜哉 蘇門山 ,鐵立欠林樾。”
(2).指松林。
“鐵立”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主要含義:
形容巋然挺立,像鐵鑄的一樣
指人或物堅定穩固、不可動搖的姿态。例如:
指松林
這一用法較為少見,常見于古典詩文。例如清代魏源《重遊百泉》中“鐵立欠林樾”,以“鐵立”代指松林。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文獻。
《鐵立》是一個成語,意為堅定不動搖、毫不動搖的樣子。通常用來形容人的意志堅定,不受外界幹擾、打亂。
《鐵立》這個詞的部首是金字旁,部首的位置在字的左邊。字的總筆畫數為14。
《鐵立》這個詞出自《戰國策·齊策三》:“韓子、被發昏眩、擱舌八曰、動則殺人、不可不慎、我将因以四五歲、何不策以金乎、彼善►鐵立者、金石可消、心志不可漁”。
《鐵立》在繁體字中寫作「鐵立」。
在古代,「鐵立」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上與現在的寫法相似。
他在困境中展現出了堅定的鐵立精神。
鐵杆、堅鐵、堅鐵如練、鐵壁銅牆
堅定不移、剛正不阿、鐵石心腸、堅不可摧
動搖不定、猶豫不決、喪失信心、易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