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金聲的意思、金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金聲的解釋

(1).指钲聲。《荀子·議兵》:“聞鼓聲而進,聞金聲而退。”《漢書·李陵傳》:“聞鼓聲而縱,聞金聲而止。” 顔師古 注:“金謂鉦也,一名鐲。”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二:“将秉先登羽,豈敢聽金聲。”

(2).指鐘聲。 唐 沉佺期 《同李舍人冬日集安樂公主山池》詩:“興盡方投轄,金聲還復傳。” 宋 蘇轼 《十二琴銘·天球》:“有蔚者桐,僵于下陽之庭。奏刀而玉質,成器而金聲。” 清 金人瑞 《長夏讀杜詩有懷明人法師卻寄二十四韻》:“金聲齊雅頌,玉尺辨毫釐。”

(3).指金石聲。 唐 唐彥謙 《亂後經表兄瓊華觀舊居》詩:“醉中篇什金聲在,别後音書錦字空。” 明 何景明 《贈子言》詩:“腰佩白玉環,手擲金聲賦。” 葉景葵 《<蔽廬叢志>序》:“金聲擲地,誦 左 賦而俗耳頓聰。”

(4).對人聲音的美稱。 明 沉仕 《桂枝香·詠鏡題情》曲:“愛你秋波如練,金聲嬌軟。”

(5).恭敬的聲音。《逸周書·酆保》:“卑位柔色,金聲以合之。” 朱右曾 校釋:“金聲,肅也。”

(6).比喻美好的聲譽。 晉 劉琨 《勸進表》:“玉質幼彰,金聲夙振。” 唐 盧綸 《送黎燧尉陽翟》詩:“玉貌承嚴訓,金聲稱上才。”

(7).指聲譽傳播。 王國維 《觀堂集林·<國學叢刊>序》:“二 劉 金聲於 隋 代, 孔 賈 玉振於 唐 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金聲”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指钲聲(軍事信號)
    古代戰争中,“金聲”指钲(一種金屬打擊樂器)發出的聲音,用于指揮軍隊撤退或停止行動。
    例句:《荀子·議兵》提到“聞鼓聲而進,聞金聲而退”,《漢書·李陵傳》中亦有類似記載。

  2. 指鐘聲或金石聲
    可形容鐘聲的洪亮悠揚,也比喻文辭如金石般铿锵有力。
    例句:蘇轼《十二琴銘·天球》中“成器而金聲”,形容琴音清越;明人詩作以“金聲”比喻文章擲地有聲。

  3. 對人聲音的美稱
    形容聲音高亢悅耳,如歌聲、朗誦聲等。
    使用場景:明代《桂枝香·詠鏡題情》用“金聲嬌軟”描述柔美嗓音;現代多用于贊美演講者或音樂家。

  4. 比喻美好的聲譽
    引申為品德高尚、聲名遠播。
    例句:《逸周書》中“金聲以合之”暗含恭敬之意;《蔽廬叢志》序言以“金聲擲地”贊譽文采。

二、使用提示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金聲》的意思

《金聲》指的是崇高悅耳的聲音或音樂。它代表着美好、高貴的形象和藝術的表達。金聲可以形容音樂、歌唱、樂器等發出的悅耳聲音。

拆分部首和筆畫

《金聲》的拆分部首是“金”,它屬于金屬部首。它的結構是一條豎線上方一橫,共有4畫。

《金聲》的第二個字“聲”是由“耳”和“咫”組成。它的結構是左右結構,共有7畫。

來源和繁體

《金聲》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文人墨客中,将悅耳的聲音比喻為“金聲”,以表達其高雅和優美。

繁體字“金聲”是《金聲》的繁體形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經曆了演變。《金聲》的古代漢字寫法較為接近現代形式,隻是在書寫方式上略有不同。

例句

1. 這位歌手的嗓音宛如《金聲》,引起了觀衆們的共鳴。

2. 她那悅耳的琴音真是一曲《金聲》。

組詞

1. 金石之聲 - 形容字迹優美、氣韻獨特的書法。

2. 金口玉聲 - 指說話或文章很有分量、有影響力。

3. 金聲玉振 - 形容音樂聲音婉轉悅耳。

近義詞

1. 悅耳聲音

2. 美妙音樂

3. 優美音色

反義詞

1. 刺耳聲音

2. 不悅耳聲音

3. 丑陋音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