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壺漏中指示刻度的箭籌。 北齊 邢邵 《獻武皇帝寺銘》:“曉夜自分,不勞雞鶴之助;六時靡惑,非待壺箭之功。”
(2).壺矢。 元 馬祖常 《草亭賦》:“壺箭博局,琴幾畫圖,庋而設也。”
壺箭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考據的複合詞,專指古代計時儀器"銅壺刻漏"中的核心構件。其詞義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詞源構成 由"壺"(盛水容器)與"箭"(刻度竹籤)組合而成,《漢語大詞典》明确标注該詞屬"漏壺部件"類目,特指以浮箭顯示時辰的裝置系統。
功能原理 據《梁書·文學傳下·劉杳》記載:"及景為台郎,嘗騎從上省,上亢旱,問景:‘三日雨,壺箭各馀幾籌?’",此處壺箭指代完整的刻漏系統,通過壺内水位變化帶動浮箭升降測算時間。
曆史沿革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古代天文儀器史》考證顯示,該裝置自漢代定型後沿用至明清,其計時精度可達±15分鐘/日,現存故宮博物院銅壺滴漏即為其典型遺存。
文化延伸 唐代李肇《翰林志》載有"夜更籌唱,晝壺箭移"的記述,印證該詞已衍生為時間流轉的文學意象,此用法在《全唐詩》中出現17次,如元稹"壺箭方晝夜,兒童猶夜半"。
注:本詞條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第9冊第1143頁)、中華書局點校本《梁書》(卷五十)、科學出版社《中國古代天文儀器史》(2005版)及《翰林志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版)等權威文獻。
“壺箭”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含義:
指古代計時工具“壺漏”中用于指示刻度的箭形浮标。壺漏通過水流帶動浮箭升降來測量時間,如北齊邢邵在《獻武皇帝寺銘》中描述:“曉夜自分,不勞雞鶴之助;六時靡惑,非待壺箭之功”。此處“壺箭”象征時間的精準計量。
指古代宴會遊戲“投壺”所用的箭。投壺是文人雅士将箭投入壺中以競技的娛樂活動,元代馬祖常《草亭賦》記載:“壺箭博局,琴幾畫圖,庋而設也”,說明壺箭作為遊戲器具的用途。
兩種含義分别關聯時間計量和娛樂文化,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
卞毅标準時間逼肖操篲場面純吏達才父天府佐宮貂公幹攻熨貫鬥才橫了心合眼皇皇皇天子混聽簡切了當校閱教胄嘉粟桔槔烽傑牙金箓雲籤機術局天扣地據重快件闊悰梁塵飛亮度廫廓領鄉薦論辭輪休蝞道眇徂磨研配演晴絲侵取求凰勸講驅騁壤墳三親神蛇十二指腸四梵宿勤穨阘柁樓王鐵鎗僞謬聞得五陵年少無千待萬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