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斂貪冒。《新唐書·黎幹傳》:“﹝ 忠翼 ﹞當盛時,爵賞在其口吻,掊冒財賄,貲産累皆巨萬。”
“掊冒”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拼音:póu mào
釋義:指“聚斂貪冒”,即通過不正當手段大量斂取財物,帶有貪婪侵占的含義。該詞多用于描述官吏或權貴濫用職權、中飽私囊的行為。
出處與用法:
該詞出自《新唐書·黎幹傳》中的記載:“(忠翼)當盛時,爵賞在其口吻,掊冒財賄,貲産累皆巨萬。” 此句通過“掊冒”一詞,生動刻畫了人物利用職權斂財的貪婪形象。
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新唐書》相關章節或古代漢語詞典。
掊冒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pōu mào,意思是揭發、揭露。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手部部首“扌”,右邊是冒字的簡化字“冃”。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掊冒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它最初的寫法可以追溯到古文《字林》中的“⿰手冃”,寫作“抔冃”,意為揭發。在繁體字中,掊冒寫作「掊冒」,沒有太大變化。
在古代,掊冒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古時候的漢字就像藝術品一樣,變化多端。有時候,掊冒可能會在形狀上有微小的差異,但整體意義是相同的。
1. 他揭發了公司内部的腐敗行為,被譽為掊冒的英雄。
2. 記者通過對事實的調查與掊冒,揭露了政府的不正之風。
組詞:掊露(揭露)
近義詞:揭發、揭露
反義詞:掩蓋、隱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