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謀度的意思、謀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謀度的解釋

考慮揆度。《國語·晉語三》:“ 郭偃 曰:‘善哉,夫衆口禍福之門,是以君子省衆而動,監戒而謀,謀度而行。’” 韋昭 注:“監,察也。度,揆度。察衆口以為戒,謀事揆義乃行之。” 唐 柳宗元 《唐故安州刺史兼侍禦史貶柳州司馬孟公墓志銘》:“聞國難,輒不寝食,謀度憤吒,以故病不可治。” 明 李東陽 《送戶部郎中鄭君督糧宣府序》:“故司出納者,必其心常在於民而不在其身,在於民則為之經劃謀度,利則在,病則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謀度是漢語複合詞,由“謀”與“度”組合而成,指通過分析、考量來制定策略或計劃。具體釋義如下:

  1. 釋義

    “謀度”指謀劃、推測,強調通過深思熟慮和綜合分析作出決策。例如《左傳·襄公四年》載:“咨難為謀,謀度于義為詢”,此處“謀度”即指在道義框架下權衡策略。現代用法多用于書面語境,表示對複雜問題的系統性思考。

  2. 字義分解

    • 謀(móu):《說文解字》釋為“慮難曰謀”,即針對困難進行籌劃,核心含義是制定策略(《漢語大詞典》)。
    • 度(duó):原指計量,引申為推測、衡量。《廣雅·釋诂》注“度,謀也”,表明二者在古漢語中常互為補充,均含分析判斷之義(《古代漢語詞典》)。
  3. 權威來源印證

    據《漢語大詞典》收錄,“謀度”屬動詞性結構,多用于描述國家治理、軍事戰略等宏觀決策場景。例如《宋史·職官志》中“參議謀度”即指官員參與重大事務的規劃。

  4. 古籍用例

    《資治通鑒·唐紀》載:“太宗每謀度邊事,必召群臣共議”,印證該詞在古代政治決策中的實際應用。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左傳》《資治通鑒》)

網絡擴展解釋

“謀度”是一個漢語詞語,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如下:

基本解釋

詳細釋義

  1. 核心含義
    由“謀”(謀劃)和“度”(計策、揆度)組成,表示在行動前進行周密計劃和策略性思考,避免盲目行事。

  2. 引證與例句

    • 《國語·晉語三》中提到:“謀度而行”,韋昭注解釋為“謀事揆義乃行之”。
    • 唐代柳宗元在《孟公墓志銘》中描述人物因憂國而“謀度憤吒”,體現其深思熟慮的特點。

使用場景

“謀度”既包含具體的策略制定,也蘊含對事态的全面考量,是漢語中體現智慧與審慎的典型詞彙。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國語》《柳宗元文集》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阿谀求容韛囊變小雅並同逼索步弓怖慄暢惬籌幄怠骜丹淵大群地球化學東牀都藍訪對匪存負怨共鮌鞏穴顧後瞻前紅窗迥戒門棘鍼科集資噘嘴空語郎耶草厲音龍書案眉睫之内弭除某士囔囔湓噎仆旅乾精柔枝嫩條汝南雞三段三襄夷三兇三休折蹬碎乳榻凳台輔添酒條枚體分通業黈聰徒勞無功尉薦汙僞鄉禮相如草鮮肴遐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