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西洋北部。是丹麥的一個自治地區。面積約1400平方千米。人口不足5萬(1992年)。首府托爾斯港。經濟以漁業為主。
法羅群島(Færøerne)是一個位于北大西洋中的群島,是丹麥王國的自治領地(Selvstyrende område)。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地理屬性
法羅群島由18個主要島嶼及衆多小島和岩礁組成,地處挪威海和北大西洋之間,位于挪威、冰島和蘇格蘭之間的中點位置。其地理坐标為北緯62°左右,總面積約1,399平方公裡。群島地形多山、崎岖,海岸線陡峭,峽灣衆多,氣候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多風多雨多霧。
政治地位
法羅群島是丹麥王國的一部分,但擁有高度自治權。1948年起獲得内部自治(Hjemmestyre)地位,擁有除外交、國防、司法和貨币(使用丹麥克朗)之外的大部分立法和行政權。法羅群島擁有自己的議會(Løgting)和政府(Landsstýri),以及獨特的旗幟和語言(法羅語)。
名稱釋義
綜合釋義:
法羅群島指北大西洋中由18個主要島嶼組成的、隸屬于丹麥王國但享有高度自治權的群島。其名稱直接來源于其曆史悠久的綿羊養殖業,地理上以多山、峽灣和海洋性氣候為特征。
參考來源:
“法羅群島”的解釋可分為以下方面:
法羅群島是丹麥的海外自治領地,位于北大西洋中部,介于挪威海與北大西洋之間,距離挪威約602公裡,冰島約450公裡。陸地面積約1400平方公裡,由17個有人島和若幹無人島組成,總人口約5萬(2025年數據)。首府為托爾斯港,經濟以漁業和畜牧業為主,尤其以鳕魚捕撈聞名。
其名稱在法羅語中寫作“Føroyar”,意為“綿羊之島”。群島綿羊數量超過10萬隻,是人口的兩倍多,因此得名。
在漢語語境中,“法羅群島”偶被用作成語,比喻“為共同利益形成的團體”,源自其曆史上因經濟利益形成的緊密社群(需注意此為比喻義,與實際地理概念不同)。
以上信息綜合自丹麥政府資料及權威百科,如需進一步細節可查閱相關來源。
愛寳傍邊鞭打快牛辨日炎涼貶顔箔頭呈驗粗糲大舫妲末釣伏渡挽洞釋鬥妍對着和尚駡賊秃堕阙泛祭飛念焚頂符法谷人诃陵圜扉奸鋒鑒格奬贊鑒湖俠澗流徼駁禁嚴譏視救饑拯溺激哇稷禼埢垣蠲烝開印科本空圍籬棘美意延年摸娑南樂排布蟠蜿破柱求奸前生跷足啟蕃祺然區種稔釁食無魚逃移缇缯隈映五射無畏施相缭項領校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