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天的綱維。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二三:“六龍服氣輿,雲蓋覆天綱。” 唐 李白 《大鵬賦》:“跨躡地絡,周旋天綱。” 王琦 注:“天綱者,天之綱維。”
(2).帝位之統系,王朝之世系。 三國 魏 曹植 《姜嫄簡狄贊》:“ 嚳 有四妃,子皆為王。帝 摯 早崩, 堯 承天綱。”《三國志·蜀志·郤正傳》:“今天綱已綴,德樹西鄰。” 清 唐孫華 《文信國祠》詩:“身柱天綱絶,心扶帝室孱。”
(3).朝廷的綱紀。《後漢書·陳蕃傳贊》:“ 陳蕃 蕪室,志清天綱。” 唐 韋應物 《睢陽感懷》詩:“豺虎犯天綱,昇平無内備。”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天綱重振,已甘身正典刑。”
(4).星名。《晉書·天文志上》:“北落西南一星曰天綱、主武帳。”
“天綱”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天地運行的總體規律或自然秩序。
代指皇權的正統性與傳承關系。
指維護國家秩序的法律或道德準則。
古代天文學中的星名,屬北落星群,象征軍事或武備。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本中,既可描述自然法則(如“天綱恢恢”),也可引申為政權、法度的象征(如“重整天綱”)。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
如需更完整例句或出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天綱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由天和綱組成。
天:由“一”、“二”、“大”、“一”、“二”、“一”六個筆畫組成,屬于“一、二、大”三個部首。
綱:由“纟”和“岣”兩個部首組成,由五個筆畫組成。
天綱這個詞語來源于古代的經典文獻,最早出現在《周易·系辭》中,意為天地之綱要。
天綱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天綱」。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天綱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仍能識别出來。
1. 這個計劃是整個項目的天綱,我們必須牢牢抓住。
2. 紀律和規則是公司運作的天綱,沒有它們就無法有序發展。
1. 天綱初定
2. 天綱動蕩
3. 綱舉目張
綱目、綱維、綱準
紀綱、破綱、松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