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貪贓欺罔。《明史·楊博傳》:“ 仇鸞 鎮 甘肅 ,總督 曾銑 劾之,詔逮治。 博 亦發其貪罔三十事。” 清 王韬 《變法中》:“今觀 中國 之所長者無他,曰:因循也,苟且也,蒙蔽也,粉飾也,貪罔也,虛憍也。”
“貪罔”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tān wǎng,其核心含義為貪贓欺罔,即通過貪污、欺騙等手段謀取私利。以下是詳細解釋:
“貪罔”結合兩字含義,指利用職權貪污財物,并通過欺瞞手段掩蓋罪行。例如: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或對曆史事件的描述,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但可借以批判貪污腐敗行為。
“貪罔”強調“貪”與“罔”的雙重性質,既包含物質上的非法占有,也包含行為上的欺騙性,常用于描述官員渎職或權力濫用。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可參考《明史》或清代政論著作。
《貪罔》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欺騙、欺詐。這個詞形容一個人通過不誠實的手段來得到不應該得到的利益或權力。
《貪罔》的部首是貝(貝財)、網(網目)和矢(矢矛)。這個詞共有17個筆畫。
《貪罔》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其中“貪”是指貪婪的心理,欲望不滿足,一味追求物質財富;“罔”是指欺騙、欺詐。合起來就是指通過欺騙手段來滿足貪婪的欲望。
《貪罔》的繁體字形為「貪罔」。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貪字的寫法稍有不同,貝字部分是由象征貝殼的“貝”字加上象征人的“大”字組成。罔字則是由從上至下的撇折線組成,呈現網狀。
1. 他利用貪罔手段騙取了公司的巨額資金。
2. 政府需要制定更嚴厲的法律打擊貪罔行為。
組詞:貪婪、貪求、罔腹。
近義詞:欺詐、詐騙、欺騙。
反義詞:誠實、正直、真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