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黩貨的意思、黩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黩貨的解釋

[be gready for money] 貪財

列侯驕盈,黩貨事戎。——唐· 柳宗元《封建論》

詳細解釋

貪污納賄。 宋 蘇轼 《論特奏名》:“臣等伏見恩榜得官之人,布在州縣,例皆垂老,别無進望,惟務黷貨,以為歸計。” 清 龔自珍 《明良論一》:“其非儉於制,而又黷貨焉,誅之甚有詞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黩貨”是漢語中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與貪腐行為相關。根據《漢語大詞典》及《古代漢語辭典》釋義,“黩”本義為輕率、濫用,引申為貪求、玷污;“貨”指財物、金錢。組合後,“黩貨”特指官吏利用職權非法斂財,含明顯貶義,常見于古代文獻對貪腐現象的批判性描述。

例如清代顧炎武《日知錄》中“黩貨之臣,必無廉恥”的記載,即用該詞指代收受賄賂的官員。該詞在《二十四史》中多與“枉法”“渎職”等詞連用,反映古代法律對貪腐行為的否定态度。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研究或學術性文本,其語義與現代“貪污受賄”“權錢交易”等表述存在對應關系。

網絡擴展解釋

“黩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拼音為dú huò,意為貪污納賄 或貪財。該詞由“黩”(輕率、濫用)和“貨”(財物)組成,字面可理解為濫用職權謀取財物。

  2. 文獻出處
    在曆史文獻中多次出現,例如:

    • 唐代柳宗元《封建論》:“列侯驕盈,黩貨事戎”;
    • 宋代蘇轼《論特奏名》批評官員“惟務黩貨,以為歸計”;
    • 清代龔自珍《明良論》指責官員“黩貨”行為應受嚴懲。
  3. 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形容官員或權勢者利用職權斂財,含貶義。例如“黩貨事戎”指貪財好戰,體現權力與財富的濫用。

  4. 其他說明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批判性含義。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封建論》《明良論》等原文,或查閱古代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隘險百怪吧嚓标語賓伏并塞髀樞播動餢飳才高氣清廁籌傳稱傳诏童漎然搓揉犯難煩恹發懸梁風琴頫眺賦銀丱發合願懷邪皇使幻設昏缪将钜椄槢金堦局踖遼衽茂典謎打彌邈乾熯潛玩敲冰紙青句請日清退七情六欲壤埊少可聖靈市寸淘聲鬥氣庭玉通贓過付銅篆讬宿纨绔慰谕無風生浪於乎無禮喏小蟾崤陵霞巘新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