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順從承受。《易·坤》:“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孔穎達 疏:“乃順承天者,乾是剛健,能統領於天,坤是陰柔,以和順承平於天。”《史記·秦始皇本紀》:“大義休明,垂於後世,順承勿革。” 宋 葉適 《張令人墓志銘》:“凡其夫所欲向意行,不曲折倣古,不循俗,夫人一切順承。曰:‘不如是,是吾不能從其夫。’”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三章第十節:“天的運動是循環式的運動,地的靜止不是獨立的而是順承上天,也就是附屬于天的靜止。”
(2).順接。 清 伍兆鼇 《虛字淺解》:“‘而’,順承之辭。《孟子》:‘從流上而忘反。’”
“順承”是漢語中常見的表達邏輯關系的概念,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分析,主要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指複句中分句之間具有時間或事理上的先後承接關系,通常用“先……然後……”“于是”“接着”等關聯詞連接。例如:
在寫作或口語中,指前後内容自然銜接、層次分明。例如:
可表示“順從、接受”,多用于描述對他人的态度。例如:
無論哪種用法,“順承”均強調前後環節的自然承接,無明顯轉折或矛盾。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語法結構、邏輯關系還是行為态度。
順承(shùn chéng)是一個用于形容傳承、繼承的詞彙,具有中華文化中獨特的含義和深遠的内涵。
順字的拆分部首為頁,總共有14個筆畫。
承字的拆分部首為手,總共也有14個筆畫。
順字的變形在繁體字中為順,形狀稍有不同。
承字在繁體字中保持不變。
在古代,順字的寫法為“川土一帶”。
承字的古代寫法中,左邊是一隻手,右邊是一個椽子,代表着承受重擔。
1. 那個年輕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以順承家族的優良傳統。
2. 他勇往直前,承擔着父輩的期望和責任,順承着家族的事業。
1. 順勢(shùn shì):順從事物演變的趨勢,把握發展主動權。
2. 承諾(chéng nuò):答應履行或接受某種義務或責任。
3. 傳承(chuán chéng):把某種知識、技藝、傳統代代相傳下去。
1. 繼承(jì chéng):接替前人的地位、權益和職責。
2. 遵從(zūn cóng):按照規定、要求或命令去行動。
3. 傳統(chuán tǒng):一種由過去到現在代代相傳的信念、思想、習俗或行為方式。
逆流而上:表示背離潮流或不順應形勢。
反承:表示拒絕接受或不願繼承。
總之,順承是一個充滿中華文化底蘊的詞彙,代表着家族、社會、文化的延續和傳承。這個詞不僅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個人應當努力追求的道德準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