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每年十二月,天子或諸侯為頌揚 神農 、 後稷 等百神之勞功而舉行的祭禮。《周禮·春官·籥章》:“國祭蠟,則龡《豳》、《頌》,擊土鼓,以息老物。” 鄭玄 注引《禮記·郊特牲》:“天子大蠟八, 伊耆氏 始為蠟。歲十二月而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蠟之祭也,主先嗇而祭司嗇也。”
“祭蠟”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祭祀儀式,其核心含義和背景如下:
基本定義
祭蠟是古代每年十二月由天子或諸侯主持的祭祀活動,主要目的是頌揚神農、後稷等百神的功績,感恩其對農業和民生的貢獻。
時間與對象
儀式内容
根據《周禮·春官·籥章》記載,祭蠟時會吹奏《豳》《頌》等樂章,并擊打土鼓,以“息老物”(祈求萬物休養生息)。儀式中可能使用蠟質祭品或蠟燭,象征光明與潔淨。
文化意義
祭蠟體現了古代“報祀”傳統,即通過祭祀回饋神靈的護佑,同時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元代王祯詩句“祈年及祭蠟,齊敬格上下”也反映了這一活動在農耕社會中的重要地位。
注:需注意“蠟”在此指代祭祀儀式,而非單純的蠟質材料(蜂蠟、石蠟等)。
《祭蠟》是一個成語,意為舉行祭祀儀式。蠟是古代祭祀時所使用的一種燃燒物,用以表示祭祀虔誠和誠心,也有消除災禍和祈求吉祥之意。因此,《祭蠟》成語中的蠟指的是祭祀過程中所使用的這種燃燒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祭蠟》這個詞的部首是祀(示)和虍(虎),使用了9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字《祭蠟》這個成語的來源來自于中國古代的祭祀活動。繁體字中的蠟字是蠟,同時繁體字中的字形更加複雜并含有更多的筆畫。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因此,《祭蠟》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也有所區别。具體來說,《祭蠟》的古代寫法中的“祭”字有一點不同,是用“示”字加上“示”字的省略形,而非現代使用的“示”字加上“巳”字。同時,古代的“蠟”字也有一些變化,字形更加繁複。
例句他們将在明天的晚上舉行祭蠟儀式,為祖先祈福。
組詞祭祀、祭拜、祭奠、祭品、祭壇、蠟燭、蠟燭台
近義詞祭祀、祭拜、祭奠
反義詞不祭蠟、不祭祀、不祭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