麤衣粝食的意思、麤衣粝食的詳細解釋
麤衣粝食的解釋
亦作“麄衣糲食”。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清苦。 唐 李翺 《左仆射傅公碑》:“夫人麤衣糲食,與兵士妻女均好惡,用助公事。”《雲笈七籤》卷一一五:“麤衣糲食之外,所得施諸貧病。” 元 柯丹丘 《荊钗記·分别》:“麄衣糲食心無歉,為親老常懷悽慘。”
詞語分解
- 麤衣的解釋 亦作“麄衣”。粗布衣服。 漢 劉向 《說苑·敬慎》:“ 孫叔敖 為 楚 令尹,一國吏民皆來賀。有一老父衣麤衣,冠白冠,後來吊。” 漢 劉向 《列女傳·梁鴻妻》:“乃更麄衣椎髻而前。” 北齊 顔之
- 粝食的解釋 粗惡的飯食。《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後》:“妾誇布服糲食。” 顔師古 注引 孟康 曰:“糲,粗米也。” 唐 姚合 《哭費拾遺徵君》詩:“服儒師道旨,糲食卧中林。” 明 唐順之 《贈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
網絡擴展解釋
“麤衣粝食”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内容進行解析:
1.發音與結構
- 拼音:cū yī lì shí
- 構成:由“麤衣”(粗糙的衣物)和“粝食”(粗劣的食物)兩部分組成,通過并列結構強調生活條件的簡陋。
2.字義分解
- 麤:同“粗”,指粗糙、不精緻。
- 粝:本義為糙米,引申為粗劣、未經細加工的食物。
- 衣、食:分别指代衣物和食物,泛指基本生活所需。
3.成語釋義
形容生活貧困清苦,衣食簡陋。既可指因經濟條件限制不得不節儉度日,也可用于贊揚安貧樂道、不追求物質享受的品質。
4.使用場景與出處
- 適用語境:多用于描述古代文人、隱士的簡樸生活,或現代人主動選擇節儉的生活方式。
- 典籍例證:
- 唐代李翺《左仆射傅公碑》:“夫人麤衣糲食,與兵士妻女均好惡。”
- 元代《荊钗記·分别》:“麄衣糲食心無歉,爲親老常懷悽慘。”
5.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粗茶淡飯、布衣蔬食(強調簡樸)
- 反義詞:錦衣玉食、鐘鳴鼎食(形容奢華生活)
補充說明
此成語在古文中常見,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能生動體現對物質生活的淡泊态度。其核心并非單純描述貧窮,更多是借清苦生活表達精神追求,如《雲笈七籤》中“麤衣粝食之外,所得施諸貧病”即強調将資源用于幫助他人。
網絡擴展解釋二
《麤衣粝食》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用來形容一個人生活簡樸、衣食樸素的狀态。它的拆分部首是“衤”(衣服的意思)和“米”(食物的意思),共計7個筆畫。這個詞組源自于古代中國的儒家經典《大學》中的一句話:“樸衣粝食,性靜意誠”,意思是生活簡單樸素,内心安靜真誠。
由于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區别,繁體字中的《麤衣粝食》的寫法為《麤衣粝食》。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是關于《麤衣粝食》這個詞組,沒有特殊的古代寫法記載。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雖然隻有麤衣粝食的生活,卻一直很滿足和快樂。
關于組詞,可以根據《麤衣粝食》的意思來進行組詞,比如可以組成“麤衣粝食者”(指生活簡樸的人)。
近義詞可以是“簡樸”、“素樸”,意思都是形容生活、食物或衣服簡單樸素。反義詞則可能是“奢華”、“浪費”,意思相反。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回答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