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然的意思、矯然的詳細解釋
矯然的解釋
(1).堅勁貌。 漢 桓寬 《鹽鐵論·褒賢》:“文學高行,矯然若不可卷。” 清 沉德潛 《古詩源·例言》:“ 隋煬帝 豔6*情篇什,同符 後主 ,而邊塞諸作,矯然獨異。”
(2).矯情飾行貌。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推誠心而獲顯,不矯然而祈譽。”
詞語分解
- 矯的解釋 矯 (矯) ǎ 糾正,把彎曲的弄直:矯正。矯形。矯治。矯世(矯正世俗)。矯情(故意違反常态,表示與衆不同)。矯枉過正。 假托:矯命。矯诏。矯虔(官吏假托上命掠奪百姓的財物)。 強壯,勇武:矯健。矯捷。矯矯(a.勇武的樣子;b.出衆的樣子)。 姓。 矯 (矯) á ㄐㄧㄠˊ 〔矯情〕方言,指強詞奪理,無理取鬧,如“這個人太矯矯”,(“ (矯)情”讀輕聲)。 筆畫數:; 部首:矢; 筆順編號:
- 然的解釋 然 á 對,是:然否。不然。不以為然。 以為對,答應,信守:然納(以為對而采納)。然諾(許諾,信守諾言)。 這樣,如此:當然。然後。然則。 表示一種語氣(.表決定,猶焉,如“寡人願有言然”;.表比拟,猶言一般,如“如見其肺肝然”)。 用于詞尾,表示狀态:顯然。忽然。飄飄然。 古同“燃”。 筆畫數:; 部首:灬;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矯然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矯然”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堅勁剛強之貌
- 基本解釋:形容人或事物剛強有力、不屈不撓的姿态。例如:
- 漢代桓寬《鹽鐵論》中提到“文學高行,矯然若不可卷”,意為文人的高尚品行堅毅不可動搖。
- 清代沈德潛評價隋炀帝的邊塞詩“矯然獨異”,突顯其風格剛健獨特。
2.矯情飾行之貌
- 引申含義:指刻意掩飾真實情感或行為,顯得虛僞做作。例如:
- 晉代陶淵明在《感士不遇賦》中寫道“不矯然而祈譽”,強調不通過僞裝來博取名譽。
補充說明
- 現代用法: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态度端正、儀表莊重”,可能源于“堅勁”的引申義,用于形容人舉止正派。
- 名字寓意:若用于人名,“矯”象征勇武(如矯健),“然”表肯定或修飾,整體寓意堅毅、自然魅力。
使用注意
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古文多指“堅勁”或“矯飾”,現代可能偏向積極(如莊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矯然
矯然,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糾正自己的言行舉止,使其符合道德規範和社會規範。
拆分部首和筆畫
矯然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石”字部,右邊是“從”字部。它總共有十四個筆畫。
來源
矯然一詞最早出現在《四書集注》中,是程頤對《大學》中“矯枉過正”一詞的注解,其意為糾正過度偏離的行為。
繁體
矯然的繁體字是「矯然」,與簡體字形式相似,隻是筆畫稍有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矯然的寫法有時會将“從”字部寫作“人”字部,即将右邊的兩個橫寫成豎。這種寫法在《康熙字典》中有所記載。
例句
1. 他經常矯然慎行,是個有修養的人。
2. 希望他能矯然改正自己的過錯,重新做人。
3. 學生們應該時刻保持矯然的品行,做一個守紀律、守規矩的好學生。
組詞
矯直、矯健、矯捷、矯情、矯矯、矯世、矯情、矯誡、矯揉造作。
近義詞
改正、糾正、修正、矯治。
反義詞
放縱、放肆、放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