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鼻煙瓶的意思、鼻煙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鼻煙瓶的解釋

即鼻煙壺。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桌上有一盆佛手,幾隻綠絹包好的鼻煙瓶,兩三本古書。”參見“ 鼻煙壺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鼻煙瓶是傳統盛裝鼻煙的容器,漢語詞典中定義為"專用于存放吸食用鼻煙的小型密封器具"。其核心特征包含以下五方面:

  1. 基本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鼻煙瓶特指17-19世紀流行于中國的小口細頸玻璃或琺琅容器,最初用于盛放西洋傳入的研磨煙草粉末(即鼻煙),後發展為兼具實用與觀賞功能的工藝品。現代漢語中常與"鼻煙壺"混用,但嚴格意義上前者指代早期歐洲傳入器型,後者多指中國本土改良款式。

  2. 曆史淵源

    故宮博物院研究顯示,鼻煙瓶最早隨鼻煙于明萬曆年間由歐洲傳教士帶入中國,清康熙年間造辦處開始仿制玻璃胎鼻煙瓶,雍正時期出現套料、琺琅彩等創新工藝,至乾隆朝達到藝術巅峰。

  3. 藝術價值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指出,鼻煙瓶囊括玻璃、玉石、陶瓷、金屬、漆器等八大材質體系,其中内畫鼻煙瓶于19世紀發展出京、魯、冀、粵四大流派,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4. 材質工藝

    典型器型包含:

    • 單色玻璃(如"乾隆紅"寶石紅料)
    • 套料雕刻(多層色料疊加雕琢)
    • 琺琅彩繪(清宮禦用銅胎畫琺琅)
    • 内畫技法(反向繪制山水人物)
  5. 收藏意義

    蘇富比拍賣行數據顯示,精品鼻煙瓶近年拍賣價格突破千萬港元,如2018年清乾隆禦制料胎畫琺琅牡丹翠鳥鼻煙壺以2420萬港元成交,印證其作為微型藝術品的曆史價值與市場認可度。

網絡擴展解釋

鼻煙瓶是盛裝鼻煙的容器,後改稱“鼻煙壺”,是兼具實用與工藝價值的傳統器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基本功能

鼻煙瓶(鼻煙壺)是一種小型容器,主要用于存放鼻煙——一種由煙葉研磨成粉并混合香料的煙草制品。其設計便于攜帶,密封性好,能防止氣味外洩()。材質涵蓋玉石、瑪瑙、玻璃、琺琅、象牙等,常配以精緻雕刻或内畫裝飾()。

二、曆史演變

  1. 起源與發展:鼻煙起源于南美洲印第安部落,17世紀經歐洲傳入中國。康熙年間内府開始制作鼻煙壺,逐漸取代歐洲鼻煙盒()。
  2. 名稱變化:清初稱“鼻煙瓶”,康熙末年改稱“鼻煙壺”,這一名稱沿用至今()。

三、工藝與文化價值

  1. 制作工藝:集書畫、雕刻、琺琅、套料等技藝于一體,被譽為“中國傳統工藝的集大成者”。内畫技法尤為獨特,需用微小勾形畫筆在透明壺内繪制()。
  2. 社會象征:清代成為身份地位的象征,材質與工藝越複雜,越顯尊貴。蒙古族更将其融入禮儀,遞鼻煙壺是表達敬意的傳統禮節()。

四、使用習俗

五、現狀與收藏

民國後吸鼻煙習俗式微,但鼻煙壺作為藝術品在收藏界熱度不減。國際中國鼻煙壺協會(1968年成立)推動其成為全球收藏熱點,拍賣市場屢現高價()。

總結

鼻煙瓶(壺)不僅是實用容器,更是融合多元文化、工藝和社交禮儀的文化載體。其演變反映了中外交流史,而蒙古族保留的傳統用法則延續了其禮儀功能。

别人正在浏覽...

阿阇黎百世碧嶂不逮側階赤罴雠人相見,分外眼明抽暇當牢德士東東奪彩哆大耳目官犯寇釜礫蓋澆飯規院黑不溜球核仁猾稽混通檟楛剪柳尖臍醮拔解齋決期亢意褴褛筚路罍恥冷子六馬龍言鳳語篷車蒲棒曝場潛存遷行竊嘗耆将青黎卭杖氣吞虹蜺诠索屈尊人人皆知篩骨上書少将蛇蚖宿志貼截銀彤驺退聽外拆生意螱飛文卷遐厲邪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