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夭李豔的意思、桃夭李豔的詳細解釋
桃夭李豔的解釋
桃李盛開。泛指春日美景。 唐 羅邺 《東歸》詩:“桃夭李艷清明近,惆悵當年意盡違。”
詞語分解
- 桃夭的解釋 《詩·周南》有《桃夭》篇,贊美男女婚姻以時,室家之好。後因以指婚嫁。 漢 阮瑀 《止欲賦》:“思桃夭之所宜,願無衣之同裳。” 唐 白居易 《得乙女将嫁于丁既納币而乙悔丁訴之乙雲未立婚書判》:“請從
- 豔的解釋 豔 (艷) à 色彩鮮明:豔麗。豔冶。鮮豔。嬌豔。百花争豔。 羨慕:豔羨。 舊時指關于愛情方面的: * 。豔詩。 * 。 美麗,亦指美女:“吳娃與越豔,窈窕誇鉛紅。” 素 筆畫數:; 部首:色; 筆順編
專業解析
"桃夭李豔"是一個富有詩意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形容春日桃花和李花盛開時嬌豔繁盛的景象,常用來比喻事物的繁榮美好或女子青春嬌美的容顔。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成語釋義與出處
-
字面意思
"桃夭"指桃花繁盛嬌美,"李豔"指李花豔麗奪目。二者組合描繪桃李争春、花團錦簇的自然美景。該成語最早可追溯至《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以桃花喻少女出嫁時的青春之美 。後世文人将"桃夭"與"李豔"并提,強化春日花卉的絢爛意象,如唐代溫庭筠《題望苑驿》中"桃夭李豔清明近"的描寫 。
-
比喻意義
- 象征美好事物:形容事物處于鼎盛、繁榮的狀态(如《漢語大詞典》釋義:"喻春景繁盛")。
- 形容女子容顔:借桃李的嬌豔比喻女子貌美,尤其突出青春活力(參考《中國成語大辭典》:"形容女子年輕貌美")。
二、文化内涵與象征
-
桃李的文化符號
- 桃:在傳統文化中象征吉祥、生命力與婚戀。《禮記·月令》載"仲春之月,桃始華",桃花盛開被視為春嫁吉時 。
- 李:常與桃并稱,代表高潔與繁榮。唐代馮贽《雲仙雜記》稱"桃李二花,謂之尤物",凸顯其并豔之姿 。
-
文學意象的演變
從《詩經》的婚嫁隱喻到唐宋詩詞的春景描寫,"桃夭李豔"逐漸成為固定搭配。宋代朱熹《詩集傳》注《桃夭》篇:"夭夭,少好之貌",奠定其青春美學基調 ;清代李漁《閑情偶寄》更直言"桃李不可并開,而豔色相敵" 。
三、權威詞典釋義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形容桃李盛開的美景,亦比喻女子容顔嬌豔。"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桃花和李花盛開,形容春色豔麗或女子貌美。"
- 《中華成語大辭典》(中華書局):
"桃樹李樹繁花似錦,喻事物繁榮或青春煥發。"
參考文獻
- 《詩經·周南·桃夭》,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
- 溫庭筠《題望苑驿》,《全唐詩》卷五七八,上海古籍出版社。
- 《漢語大詞典》第4卷,上海辭書出版社,第1023頁。
- 《中國成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1256頁。
- 馮贽《雲仙雜記》卷二,中華書局影印本。
- 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浙江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桃夭李豔”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讀音:táo yāo lǐ yàn
- 字面解析:
- 桃夭:指桃花盛開。“夭”意為草木茂盛、豔麗()。
- 李豔:指李花綻放,色彩鮮豔。
- 整體含義:形容桃樹和李樹同時盛開,代指春日繁花似錦的美景()。
出處與用法
- 典籍來源:
出自唐代詩人羅邺的《東歸》詩:“桃夭李豔清明近,惆悵當年意盡違。”。
- 語法功能:
通常作定語,用于描寫自然景物,如“桃夭李豔的時節”“桃夭李豔的園林”()。
延伸信息
- 文化意象:
桃和李在古代文學中常象征生機與美好,如《詩經》中的“桃之夭夭”也以桃花比喻女子的青春()。
- 近義關聯:
與“桃紅柳綠”“姹紫嫣紅”等成語類似,均用于描繪春季景色。
參考來源
- 更多信息可查閱《東歸》詩原文(唐·羅邺)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HttpCN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愛民别食慚懼朝折暮折趁場酬奉觸礙毳冕大錯特錯道員調媚冬冬斷根絕種額門發爨方明放堂蜚集汾露剛格共進會貴始棍徒海牛嚎呼紅缸豲豬戶限究觀忌羨積重蠲使鞠侯匡直捆闼連理盤靈柩麻繩菜麪巾泮林迫誘潛邸遷善淺窳青史秋祓神女身雲侍奉首子隧風踢腿拖垮旺密望意亡友違例鋘鋤嗚哩哇啦霞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