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匡直的意思、匡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匡直的解釋

猶匡正。語本《孟子·滕文公上》:“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 清 曾國藩 《江甯府學記》:“上以佐聖朝匡直之教,下以闢異端而迪吉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匡直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匡”和“直”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指糾正偏差,使歸于正直。以下從詞典學角度分層次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匡(kuāng)

    • 本義為“盛飯的方形器具”,引申為糾正、扶正。《說文解字》:“匡,飯器,筥也。從匚,㞷聲。”後衍生出“匡正”“匡救”等詞,如《左傳·襄公十四年》:“過則匡之。”
    • 權威參考:

      《漢語大詞典》釋義“匡”為“糾正;端正”。

  2. 直(zhí)

    • 本義為“不彎曲”,《說文解字》:“直,正見也。”作動詞時意為使正直、伸張正義,如《論語·為政》:“舉直錯諸枉,則民服。”
    • 權威參考:

      《古代漢語詞典》釋“直”含“使正直;糾正”義項。


二、合成詞釋義

“匡直”屬同義複合詞,強調通過外力幹預使人或事回歸正道:

權威參考:

《漢語大詞典》定義“匡直”為“猶匡正。糾正其邪曲,使正直”。


三、典籍用例

  1. 儒家經典

    《孟子·滕文公上》:“放勳曰:‘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朱熹集注:“匡,正其曲;直,伸其枉。”

    →解讀:體現古代聖王通過教化使民歸正的思想。

  2. 史書文獻

    《明史·職官志》載監察禦史職責:“匡直臣工,彈劾不法。”

    →解讀:凸顯其在官僚體系中的監督矯正功能。


四、現代語義演變

當代語境中,“匡直”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論述,保留以下特征: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線上查閱入口(注:需訂閱訪問)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官方介紹頁

  3. 《孟子譯注》(楊伯峻注,中華書局)

    出版社鍊接

(注:部分古籍原典鍊接需通過專業數據庫如“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訪問)

網絡擴展解釋

“匡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多個角度解析:

1. 基本詞義

2. 用法與語境

3. 近義詞與擴展

4. 權威性說明

“匡直”兼具行為指導與品格描述的雙重含義,多用于強調對他人或社會的積極幹預與正直價值觀的倡導。

别人正在浏覽...

背心本源比丘尼不差毫厘菜子讒短鬯罔炊沙作飯鉏牙達本禱戰典守丁時叮囑二八年華方骧泛龍舟泛系更王館閣氣歸全郭碑國破家亡固體潮含苞好整以暇黑面郎轟鳴懷信黃彩豗擊堅峭教會積垢記言均州窰蘭焰六疾館驢牀孽債破壁飛去敲訂勤學好問勤重權策砂金山塬善種生金神貴水遞鋪水性楊花思不出位恬寂田蘇蛻質瓦塼違滞賢傳小鋼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