鋘鋤的意思、鋘鋤的詳細解釋
鋘鋤的解釋
即鋤。《梁書·康絢傳》:“因是引東西二冶鐵器,大則釜鬵,小則鋘鋤,數千萬斤,沉于堰所。” 清 屈大均 《廣東新語·木語·桄榔》:“肌甚剛。可作鋘鋤及鎗以代鐵。”
詞語分解
- 鋘的解釋 鋘 á 古同“铧”。 鋘 ú 刀名:“兩鋘植吾宮牆”。 鋘 ū 古同“圬”或“杇”,泥镘,泥工塗牆壁的工具。 筆畫數:; 部首:釒; 筆順編號:
- 鋤的解釋 鋤 (鋤) ú 弄松土地及除草的工具:鋤頭。鐵鋤。 耪,弄松土地及除草:鋤草。鋤耘。鋤地。 鏟除:鋤奸。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鋘鋤”是古代文獻中提及的一種農具,其解釋如下:
讀音與結構
- 拼音:wú chú
- 字形結構:由“鋘”(金屬器具)和“鋤”(翻土工具)組合而成,體現其與金屬材質相關的農具屬性。
定義與用途
- 基本含義
即傳統農具“鋤”,用于翻松土壤、除草等農事活動,與普通鋤頭功能相似。
- 特殊材質
部分鋘鋤以鐵制成(如《梁書》記載),也有用桄榔木等堅硬木材替代金屬的記載(清代《廣東新語》),說明其材質因地制宜。
曆史文獻例證
- 《梁書·康絢傳》
記載南朝時期将鐵制鋘鋤等工具沉入堰壩,用于加固水利工程。
- 清代《廣東新語》
提到桄榔木因其堅硬特性,可制作鋘鋤替代鐵器,反映古代農業工具的多樣性。
相關工具對比
- 耧鋤(lóu chú):另一類農具,形似耧車,需畜力牽引,入土更深,效率更高(見)。兩者均為鋤具,但形制與使用方式不同。
如需進一步了解鋘鋤的具體形制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梁書》《廣東新語》等古籍原文,或查閱農具研究類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鋘鋤的意思
《鋘鋤》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農具之一,用于翻耕土地、除草和松土等農田工作。
拆分部首和筆畫
《鋘鋤》的部首是钅(金字旁)和耒。钅是金屬的意思,耒是犁铧的意思。
《鋘鋤》共有16個筆畫。
來源
《鋘鋤》是一個古代漢字,源于先秦時期的甲骨文。
繁體
《鋘鋤》在繁體中稱為「鐶鋤」。
古時候漢字寫法
《鋘鋤》的古代寫法是「扌耒」。
例句
1. 農民出門前先拿起鋘鋤,開始一天的耕作。
2. 他用鋘鋤努力地翻土,為種植蔬菜做好準備。
組詞
1. 鋤地:指使用鋘鋤翻土除草。
2. 手鋤:指使用人手操作的小型鋤頭。
近義詞
鋤頭、鐵鋤、犁铧
反義詞
種子、莊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