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惡為善;改過向善。《孟子·盡心上》:“殺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遷善而不知為之者。” 漢 揚雄 《法言·學行》:“是以君子貴遷善,遷善也者聖人之徒與!”《周書·陸通傳》:“然其逆謀久定,必無遷善之心。”《舊唐書·昭宗紀》:“伏維皇帝陛下,鑒往古用師之難,採列聖遷善之美,恩加區宇,信及豚魚,則臣等不勝懇願。”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十七篇:“又于 吉芝陀 出獄即思食人事,則緻慨于遷善之難。”
“遷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去惡為善、改過向善,強調通過自我修正向道德或品行的積極方向轉變。以下是詳細解析:
“遷”指改變、遷移,“善”指善良或善行,組合後表示主動摒棄惡習、追求良善的行為或心态。例如《孟子·盡心上》提到“民日遷善而不知為之者”,暗指民衆在潛移默化中向善。
遷善被視為儒家道德實踐的重要環節,強調通過自我完善達到社會和諧。如《周書》提到“遷善之心”的缺失将導緻惡果,反襯其必要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孟子》《法言》等文獻,或查閱漢典等權威釋義來源。
遷善(qiān shàn)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由于良好的品德而逐漸發展進步。這個詞也可以解釋為通過行善來提升自己的境界,使自己變得更好。
遷善的拆分部首是辶和善,辶是表示“走”的意思,而善則表示“善良、好”的意思。遷善的總共有11畫。
遷善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中的一個詞彙:“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這裡的“好德”可以解釋為喜愛好的品德。在繁體字中,遷善的寫法為「遷善」。
在古代漢字中,遷善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根據《康熙字典》中的記載,古時候遷的寫法為「遷」,善的寫法為「善」,整個詞語用的是正楷書寫風格。
1. 同學們應該時刻遷善,待人真誠、友善。
2. 他通過長期的努力,終于遷善為人,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1. 遷移:指人或動物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
2. 善行:指積極做善事,向别人展示善良的行為。
1. 好善:表示對善行有好感或喜愛。
2. 好德:表示對道德行為有好感或喜愛。
1. 遷惡:與遷善相對,指在品德和行為上逐漸走向惡劣和堕落。
2. 惡德:與善德相對,指惡劣的道德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