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尊貴始封之君。《穀梁傳·僖公十五年》:“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是以貴始,德之本也,始封必為祖。” 楊士勳 疏:“始,謂受封之君,所以貴之者,由是德之本也。言有大德,故受高位,高位由之而來,故始封之君必為祖矣,祖謂廟不毀也。”《荀子·禮論》:“故王者天太祖,諸侯不敢壞,大夫士有常宗,所以别貴始,貴始,得之本也。” 楊倞 注:“得,當為德。言德之本在貴始。”
“貴始”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來源進行解釋,主要分為以下兩種理解:
“貴始”指尊崇始封之君,即最初受封的君主或祖先。這一概念源自古代禮制,強調對開創者的敬重,認為其德行是後世延續的根本。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意為“重要事務開始時需慎重對待,注重質量與細節”。此用法可能為現代引申義,尚未廣泛見于傳統文獻,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穀梁傳》《荀子》原文或權威曆史文獻。
《貴始》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尊貴的開始。表示事物剛剛開始時具有尊貴的特質或者狀态。
《貴始》這個成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貴”和“始”。
“貴”字的部首是“貝”,拼音為“gui4”,它由12筆組成。
“始”字的部首是“女”,拼音為“shi3”,它由8筆組成。
《貴始》這個成語的源于《禮記·祭統》篇中的“貴始賤終”這句話。原本用來形容祭祖儀式的開始尊貴隆重,而到了結束時則普通平凡。
《貴始》這個成語在繁體中的寫法是「貴始」。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變化。《貴始》這個成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貴始」。
他從小就接受優質的教育,所以他的人生一直都是貴始。
貴族、貴賓、貴重、始終、開始
尊貴之始、顯貴之始、高貴之始
賤終、低賤之終、卑微之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