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霞觞的意思、霞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霞觞的解釋

猶霞杯。 唐 曹唐 《送劉尊師祗诏阙庭》詩之二:“霞觴共飲身雖在,風馭難陪跡未閑。” 宋 晏幾道 《鹧鸪天》詞:“須教月戶纖纖玉,細捧霞觴灩灩金。” 清 李漁 《風筝誤·習戰》:“喜孜孜歸來帳房,笑吟吟自捧霞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霞觞”是一個古典文學中的雅稱,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霞觞”指對杯子的美化稱呼,字面可理解為“如彩霞般絢麗的酒杯”。該詞常用于詩詞中,通過“霞”的意象賦予酒杯詩意美感,類似“玉液瓊漿”等修辭手法。


二、引證與文學用例

  1. 唐詩:唐代曹唐《送劉尊師祗诏阙庭》中“霞觞共飲身雖在”,描繪共飲美酒的場景,暗含超脫塵世之意。
  2. 宋詞:晏幾道《鹧鸪天》“細捧霞觴灩灩金”,以霞觞形容酒杯在月光下的流光溢彩。
  3. 清代戲曲:李漁《風筝誤》用“笑吟吟自捧霞觴”展現人物自斟自飲的閑適畫面。

三、文化内涵


四、用法場景

多出現于詩詞、戲曲等文學創作,適用于:

  1. 描繪宴飲雅集(如“共飲霞觞”)
  2. 烘托意境(如“霞觞映月”)
  3. 表達超然心境(如“自捧霞觴”)

如需更詳細詩詞原文或典故考證,可參考滬江詞典及古典文學解析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霞觞是什麼意思

霞觞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指黃昏時分山上出現薄霭蔓延于山谷之間的景象。它通常被用來形容山水之美,給人一種甯靜、祥和的感覺。

拆分部首和筆畫

霞觞的部首是雨,它表示與水相關的意義。它的筆畫數分别為6和13。

來源和繁體

霞觞最早出現在《莊子·齊物論》中:“臨溪而漁,得大魚焉,忽悟以為夢,其官竊弗聊憂。觀其所臨之溪,其水亦白而澤藍藍兮,似将馮之以霞者也。”後來被賦予了“霞觞”的詞義。

在繁體字中,霞觞的寫法基本保持與簡體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在書寫霞觞時,常常用“猰”字代替“觞”,意為盛酒的器皿,形狀似角杯。所以,古代的寫法為“霞猰”。

例句

1. 黃昏時分,山間雲霞缭繞,形成了一幅美麗的霞觞畫卷。

2. 駐足山巅,遠處的群山,如同一杯盛滿了霞色的觞酒。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霞光、觞酒、觞詩

近義詞:霞光流彩、彩霞千丈、霞色缤紛

反義詞:晦暗無光、昏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