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桃夭李艳的意思、桃夭李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桃夭李艳的解释

桃李盛开。泛指春日美景。 唐 罗邺 《东归》诗:“桃夭李艷清明近,惆悵当年意尽违。”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桃夭李艳"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形容春日桃花和李花盛开时娇艳繁盛的景象,常用来比喻事物的繁荣美好或女子青春娇美的容颜。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成语释义与出处

  1. 字面意思

    "桃夭"指桃花繁盛娇美,"李艳"指李花艳丽夺目。二者组合描绘桃李争春、花团锦簇的自然美景。该成语最早可追溯至《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以桃花喻少女出嫁时的青春之美 。后世文人将"桃夭"与"李艳"并提,强化春日花卉的绚烂意象,如唐代温庭筠《题望苑驿》中"桃夭李艳清明近"的描写 。

  2. 比喻意义

    • 象征美好事物:形容事物处于鼎盛、繁荣的状态(如《汉语大词典》释义:"喻春景繁盛")。
    • 形容女子容颜:借桃李的娇艳比喻女子貌美,尤其突出青春活力(参考《中国成语大辞典》:"形容女子年轻貌美")。

二、文化内涵与象征

  1. 桃李的文化符号

    • 桃:在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生命力与婚恋。《礼记·月令》载"仲春之月,桃始华",桃花盛开被视为春嫁吉时 。
    • 李:常与桃并称,代表高洁与繁荣。唐代冯贽《云仙杂记》称"桃李二花,谓之尤物",凸显其并艳之姿 。
  2. 文学意象的演变

    从《诗经》的婚嫁隐喻到唐宋诗词的春景描写,"桃夭李艳"逐渐成为固定搭配。宋代朱熹《诗集传》注《桃夭》篇:"夭夭,少好之貌",奠定其青春美学基调 ;清代李渔《闲情偶寄》更直言"桃李不可并开,而艳色相敌" 。

三、权威词典释义


参考文献

  1. 《诗经·周南·桃夭》,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
  2. 温庭筠《题望苑驿》,《全唐诗》卷五七八,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汉语大词典》第4卷,上海辞书出版社,第1023页。
  4. 《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1256页。
  5. 冯贽《云仙杂记》卷二,中华书局影印本。
  6.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浙江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桃夭李艳”是一个汉语成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出处与用法

  1. 典籍来源:
    出自唐代诗人罗邺的《东归》诗:“桃夭李艳清明近,惆悵当年意尽违。”。
  2. 语法功能:
    通常作定语,用于描写自然景物,如“桃夭李艳的时节”“桃夭李艳的园林”()。

延伸信息


参考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保藏表皮博地波及残山剩水大经大义灭亲顶虫洞肛方贞坟土负抱扶戴桴鼓相应斧柯改换告语高坐盥栉归属孤逸衡镜讙传交交静娴旧污极智距塞槛泉考徵鹍鸡隆指买卖经麋鹿秾郁悭滥牵扭绮皓人谋婼羌三不留僧寺神定省己水米不沾牙水堰摅略淑尤素水逃身脱化玩完无补于事五官郎物竞天择忤头忤脑蠁曶衔佩线团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