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共進會的意思、共進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共進會的解釋

清末革命團體。1907年成立于日本。主要領導人有張百祥、焦達峰、孫武等。以同盟會的綱領為綱領。在四川、湖北等地會黨中發展組織。後在武昌設立總部,在新軍中開展革命活動。1911年與文學社組成起義領導機關,發動了武昌起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共進會是近代中國辛亥革命時期的重要革命團體,其名稱中的“共進”二字取自“共同奮進”之意,旨在聯合反清力量推翻滿清統治。該組織于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由同盟會部分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主要發起人包括張伯祥、鄧文翬、焦達峰等。其宗旨與同盟會基本一緻,以“驅除鞑虜,恢複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但更注重聯絡國内會黨勢力,強調武裝起義的實踐性。

共進會的組織架構仿照會黨形式,設内八堂(如總理、參謀等職)和外八堂(如心腹、聖賢等職),以此整合江湖會黨力量。活動重心集中于長江流域,尤其在湖北新軍中發展成員,為武昌起義的爆發奠定了群衆基礎。1911年10月,共進會與文學社聯合策劃并發動武昌首義,最終促成清王朝的覆滅。辛亥革命後,共進會逐漸融入同盟會及後續革命政黨,結束獨立活動。


參考來源:

  1. 章開沅等《辛亥革命史》(人民出版社)
  2. 馮自由《革命逸史》(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共進會是清末重要的革命團體,其曆史背景、活動及影響可概括如下:

一、成立背景與時間

共進會于1907年8月在日本東京成立,主要發起人包括張百祥、焦達峰、孫武、劉公等。其成立源于部分同盟會成員認為同盟會“行動遲緩”,且過于關注南方起義,忽視長江流域革命潛力,故決定組建獨立組織。

二、組織架構與綱領

  1. 組織架構:設會長(首任為張百祥),下設内政、外交、財政等九部,并預立各省都督以接管革命後地方政權。
  2. 綱領:沿用同盟會的“驅除鞑虜,恢複中華”等目标,但更強調聯絡會黨。

三、主要活動

  1. 發展力量:以四川、湖北、湖南等長江中遊省份的會黨為基礎,後轉向新軍滲透。
  2. 武昌起義:1911年與文學社聯合成立起義指揮部,成為武昌首義的核心領導力量。

四、與同盟會關系

共進會最初作為同盟會外圍組織,成員多具雙重身份,但因策略分歧(如重視長江流域起義)保持相對獨立。

五、曆史意義

共進會通過組織新軍和會黨,直接推動武昌起義爆發,為終結清朝統治、開啟辛亥革命奠定關鍵基礎。其與文學社的合作亦成為革命團體聯合行動的典範。

如需進一步細節,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高信度來源(如、6)。

别人正在浏覽...

愛撫榜示不爾承明癡突雠仇催産催儹點水東一筢子西一掃帚笃速二名房薦佛事父債子還歌吹葛根盥耳豪彊鴻均槐槽浣澣儉恪井眉警廷峻垝巨著坑家敗業枯龍狼吞虎餐連綴骊邑陸機霧螞蚱車子末塗木杙拟用怒氣沖天旁穿鉛母欠欠丢丢潛濡默化肉台盤上清童子時評數得着絲包綫思逸睢苑桃汛填咽擿發投畀豺虎投化委郁文案孔目五聖物是人非相一下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