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尸五鬼的意思、三尸五鬼的详细解释
三尸五鬼的解释
比喻奸佞之臣。《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三年》:“諫官 欧阳修 奏事 延和殿 ,面论 淑 ( 李淑 )姦邪,退又上言:‘ 淑 朋附 吕夷简 ,在三尸五鬼之数,望早与一外任差遣。’”
词语分解
- 三尸的解释 道家称在人体内作祟的神有三,叫“三尸”或“三尸神”,每于庚申日向天帝呈奏人的过恶。《汉武帝内传》:“三尸狡乱,玄白失时。”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三尸一日三朝:上尸 青姑 ,伐人眼;中尸
- 五鬼的解释 .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五种穷鬼。 唐 韩愈 《送穷文》:“凡此五鬼,为吾五患。” 宋 范成大 《除夜感怀》诗:“岂无一经传,政坐五鬼嗤。” 金 刘涛 《小雪》诗:“马遭萁窘三山瘦,人坐
专业解析
"三尸五鬼"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浓厚道教文化色彩的复合型成语,其含义需拆解并结合传统文化背景理解:
一、核心释义
- "三尸":
- 道教概念,指寄居人体内的三种作祟之神(亦称"三尸神"或"三尸虫"),分别居于上、中、下三丹田。据《太上三尸中经》等典籍记载,三尸神司掌人之过恶,常在庚申日(道教认为的特定日子)上天庭告人罪状,减人寿算。
- 引申义:常比喻人内在的、难以根除的私欲、恶念或导致灾祸的内在根源。
- "五鬼":
- 含义较复杂,主要有:
- 星命/命理概念:指五种带来厄运的煞神(如五瘟使者),或命理中主破财、招灾的星煞(如"五鬼星")。
- 民俗概念:泛指作祟害人的鬼怪、邪祟。
- 引申义:常比喻暗中捣乱、带来祸害的小人或外部灾祸。
- "三尸五鬼"合用:
- 字面义:指人体内的三尸神和外部的五类邪祟鬼怪。
- 比喻义:泛指各种内外勾结、暗中作祟、制造祸端、损耗元气的邪恶力量或小人。 强调祸患来源的多样性和内外夹攻的特性。常用来形容内部蛀虫与外部敌人勾结破坏,或自身邪念招致外部灾祸的情形。
二、文化背景与用法
- 道教渊源:该词根植于道教对人体、魂魄、灾厄的理解,体现了道教驱邪禳灾的宗教实践。
- 文学应用:在古代小说、笔记中常出现,用以描述奸佞当道、邪气丛生或自身心魔作祟的状态。如《金瓶梅》等世情小说中用以指代搬弄是非、祸乱家宅之人。
- 现代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其宗教色彩有所淡化,主要保留其比喻义,用于书面语或较正式的语境,批判内部腐败、外部干扰或心术不正带来的危害。常与"作祟"、"勾结"、"为害"等动词搭配。
三、总结
"三尸五鬼"是一个源自道教文化的成语,核心含义是指各种内外勾结、暗中作祟、带来祸患的邪恶力量或小人。"三尸"侧重内在的、潜伏的邪念或祸根,"五鬼"侧重外来的、作祟的邪祟或小人,合用则强调内外交迫、共同为害的情形。理解此词需结合道教关于人体神灵、灾厄鬼煞的传统观念。
主要参考来源:
- 道教经典释义:《云笈七签》(宋·张君房编)、《太上三尸中经》(见于《道藏》)
- 传统命理/民俗概念:《协纪辨方书》等(涉及五鬼星煞、五瘟使者)
- 文学应用例证:《金瓶梅》(明·兰陵笑笑生)等古典小说中的用例分析
- 权威辞书释义:《汉语大词典》、《辞源》(对词条的解释及书证引用)
网络扩展解释
“三尸五鬼”是一个汉语成语,比喻朝廷中的奸佞之臣,常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
基本含义
该成语字面指“三个尸身和五个鬼魂”,实际借代那些阿谀奉承、祸乱朝政的官员。其核心意义在于揭露政治中的腐败与权谋。
-
历史典故
成语源自《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三年》。北宋谏官欧阳修曾弹劾李淑,称其依附权臣吕夷简,属于“三尸五鬼”之列,建议将其外调以肃清朝纲。
-
文化背景
- 三尸:道家概念,指人体内三种作祟的“神”,常于特定时日向天帝报告人的过失,引申为隐伏的祸患。
- 五鬼:可指五种穷鬼(智穷、学穷等)或狼狈为奸的恶人,后泛指奸邪势力。两者结合后,成为对奸臣的贬斥。
-
使用场景
多用于历史文献或评价权谋斗争,例如:“朝中若有三尸五鬼,国运必衰。”现代也可借喻职场或团体中的阴谋者,但需注意语境适配性。
该成语通过具象化的鬼神意象,批判政治中的不正之风,具有鲜明的文化隐喻色彩。其权威出处和典故背景使其在学术讨论中更具参考价值。
别人正在浏览...
八彩眉八风暴鳃包扎冰碎敝弃倡议唱詶呈艺弛担串客春帖龊灯畜枕淡话迭不得递孝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改辕易辙高架铁路膏饧郭公砖孤云痕窍后劲黄簿黄花女儿毁削家信接踵而至苦际揽结肋条乐天派离隔梦鸟蜜香纸酿具捻捻转儿溺壶蒲昌海奇爱阡张青餈三花脸生臣折俎矢夫谇駡贪懦填沟壑同律枉宪委皃乌拉下澣翔驎獮猴骑土牛险诈夏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