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险诈的意思、险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险诈的解释

[sinister and crafty] 阴险狡诈

详细解释

阴险狡诈。 宋 苏洵 《上皇帝书》:“陛下特以为耳目玩弄之臣,而不知其阴贼险诈为害最大。”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念秧》:“君客时少,未知险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于是乎又把六十年前民风淳朴的地方,变了个轻浮险诈的逋逃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险诈(xiǎn zhà)指为人处世阴险狡诈,心怀叵测,善于用虚伪手段欺骗他人以达到目的。以下是详细释义:


一、字义解析

  1. 险(xiǎn)

    本义指地势险峻,引申为阴险、狠毒,形容人心机深沉、手段毒辣。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421页。

  2. 诈(zhà)

    意为欺骗、虚伪,指通过谎言或伪装蒙蔽他人。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10卷,第106页。


二、词语释义

险诈是形容词,描述人表面友善却暗藏恶意的行为特质,包含以下特征:


三、权威典籍佐证

  1. 《说文解字》注“诈”

    “诈,欺也。从言,乍声。”

    强调言语欺骗的本质。

    来源:《说文解字》在线版

  2. 《荀子·修身》

    “匿行曰诈,匿心曰险。”

    指出隐藏行为是诈,隐藏心机是险。

    来源:中华书局《荀子集解》,2012年,第28页。


四、近义词辨析

词语 核心差异 示例
险诈 强调心机深沉+主动欺骗 设局陷害他人
奸诈 侧重狡猾多变 用计谋规避责任
阴险 突出隐藏恶意,不必然有欺诈行为 暗中破坏却不直接说谎

五、使用场景

险诈多用于批判性语境: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4.
  3. 王先谦. 《荀子集解》. 中华书局, 2012.
  4. 周荐. 《汉语词汇分类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网络扩展解释

“险诈”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阴险狡诈,常用于形容人心机深沉、手段虚伪。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用法

  1. 历史文献

    • 宋代苏洵《上皇帝书》提到:“阴贼险诈为害最大”,指奸臣的阴险狡诈危害极大。
    •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念秧》中写道:“君客时少,未知险诈”,描述初入社会者对人心险恶的认知不足。
  2. 现代用法
    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如“人心险诈”“手段险诈”,强调对他人的不信任或对虚伪行为的批判。


三、例句与语境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五、权威性补充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上述标注的网页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抱恨黄泉策足赤躶倒牀电磁波电匣子掉头度夏盖障高旷关综罕达犴焊点寒云何以花拳绣腿颒面回遹火曹家丞谫陋焦臭浃行箕卜洁悄纪纲人论进退唯谷九经三史继烛菌圥客旌来浪理致孪生子漫口漫浅没陈媒互人庙濯明昭木灾鲇鱼上竹清人綦辙沈愈四种嵩邙腾倚呫哔铁券文廷评涕欷通臂稳熟无定据无叫唤纤毳相丽小而全晓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