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夏籥的意思、夏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夏籥的解释

夏后氏 文舞之乐。《礼记·仲尼燕居》:“下管《象武》《夏籥》序兴,陈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如此而后君子知仁焉。” 郑玄 注:“《象武》,武舞也;《夏籥》,文舞也。” 孔颖达 疏:“《夏籥》谓大夏文舞之乐,以《象武》次序更递而兴。”《吕氏春秋·古乐》:“於是命 皋陶 作为《夏籥》九成,以昭其功。”《淮南子·齐俗训》:“ 夏后氏 其社用松,祀户,葬墙置翣,其乐《夏籥》九成,六佾、六列、六英。”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夏籥”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和礼乐文化进行解释:

  1. 基本构成

    • 夏:通常指代季节中的夏季,或中国历史上的夏朝。在礼乐文化中,也可能指代与夏相关的乐舞。
    • 籥(yuè):古代一种竹制吹奏乐器,形似排箫,常用于祭祀、典礼中,是周代礼乐的重要部分。
  2. 可能的含义

    • 夏代的籥乐:可能指夏朝时期使用的籥类乐器或相关音乐形式,但缺乏直接文献佐证。
    • 周代乐舞《大夏》的别称:周代六舞之一《大夏》(歌颂大禹治水)可能以籥伴奏,故称“夏籥”,用于祭祀山川。
  3. 文化关联

    • 古代“夏”有“雅正”之意,“夏籥”或指正统礼乐中的籥舞,体现礼仪规范。

提示:该词在现存古籍中记载较少,若需深入考据,建议查阅《周礼》《礼记》等先秦文献,或专业古代音乐史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夏籥

夏籥(xià yuè)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汇,可以指代古代乐器“簫”(xiāo),也可以解释为古代帝王的官名。

夏籥的部首为“竹”(zhú),由“風”(fēng)和“果”(guǒ)组成,全词共10个笔画。

夏籥这个词来源于古代传说中的“帝乐”,是夏朝第一位天子启的举行的祭祀仪式。帝乐是夏朝帝王举行的大型宗教仪式,通常会在夏都丹朱举行。作为帝乐的一部分,夏乐器夏籥被广泛使用。

这个词在繁体中被写作“夏籥”。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夏籥的“籥”(yue)在“山”(shān)下面有“舚”(zhěn)部,表示夏籥是一种乐器。

例句:在古代帝王举行的宗教仪式中,夏籥是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组词:夏乐、夏朝、夏都、籥室。

近义词:笛子、簫、竽。

反义词:琵琶、二胡、鼓。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