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夏籥的意思、夏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夏籥的解释

夏后氏 文舞之乐。《礼记·仲尼燕居》:“下管《象武》《夏籥》序兴,陈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如此而后君子知仁焉。” 郑玄 注:“《象武》,武舞也;《夏籥》,文舞也。” 孔颖达 疏:“《夏籥》谓大夏文舞之乐,以《象武》次序更递而兴。”《吕氏春秋·古乐》:“於是命 皋陶 作为《夏籥》九成,以昭其功。”《淮南子·齐俗训》:“ 夏后氏 其社用松,祀户,葬墙置翣,其乐《夏籥》九成,六佾、六列、六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夏籥(xià yuè)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意涵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字源、典籍记载及文化象征三方面解析:

一、字义构成

“夏”指中国历史上的夏朝,亦关联夏季时序;“籥”为古代竹制管乐器,形似排箫,属礼乐活动中重要器具。《汉语大词典》释“籥”为“古管乐器,似笛而短小,有三孔”,并称夏籥特指“夏代乐舞”。《辞源》则强调其与周代“大夏”乐舞的关联,认为夏籥是周人承袭夏代礼乐制度的遗存形式。

二、历史记载

《周礼·春官·大司乐》载:“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郑玄注:“《大夏》,禹乐,夏籥为之节。”此说明夏籥作为禹乐《大夏》的节奏乐器,是周代礼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礼记·明堂位》提及“夏籥序兴”,反映其在古代祭祀仪式中的时序性运用。

三、文化象征

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夏籥被视为华夏礼乐文明早期形态的物化象征。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考证,夏籥的九孔形制与《尚书》“箫韶九成”记载相合,体现夏代“以数为纪”的礼制特征。张光直在《中国青铜时代》中亦指出,此类乐器在祭祀活动中兼具“通神法器”与“权力符号”双重功能。

网络扩展解释

“夏籥”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和礼乐文化进行解释:

  1. 基本构成

    • 夏:通常指代季节中的夏季,或中国历史上的夏朝。在礼乐文化中,也可能指代与夏相关的乐舞。
    • 籥(yuè):古代一种竹制吹奏乐器,形似排箫,常用于祭祀、典礼中,是周代礼乐的重要部分。
  2. 可能的含义

    • 夏代的籥乐:可能指夏朝时期使用的籥类乐器或相关音乐形式,但缺乏直接文献佐证。
    • 周代乐舞《大夏》的别称:周代六舞之一《大夏》(歌颂大禹治水)可能以籥伴奏,故称“夏籥”,用于祭祀山川。
  3. 文化关联

    • 古代“夏”有“雅正”之意,“夏籥”或指正统礼乐中的籥舞,体现礼仪规范。

提示:该词在现存古籍中记载较少,若需深入考据,建议查阅《周礼》《礼记》等先秦文献,或专业古代音乐史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阿僧祇劫白蕖八邻宝兽比肩继踵秉要执本不着人沧浪客衬纸电照风行遁仙二胡放唐方泽发行量辅助单位光圈过午不食澣渚衡緫回赠怙恃坚忍不拔惊挺看钱奴看玩恐怕兰薰桂馥轮藏梅柳意霉素明政默佑孽臣篷底戚串气割气闷勤能补拙遒润气嘘嘘曲洛热辣辣试茶施恩室氏舒和説话答礼儿嗾使苏打铁搭铁搭帖耳通驰韦鞴微课文不加点文杰衔策县尉夏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