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郭公塼 ”。砖名。空心,以长而大者为贵。相传古代用作琴桌,琴声清泠可爱。 明 王佐 《新增格古要论·古琴论·琴卓》:“﹝琴﹞卓面用郭公砖最佳……尝见郭公砖,灰白色,中空,面上有象眼花纹。相传云出 河南 郑州 泥水中者絶佳。多有伪作者,要当辩之。砖长仅五尺,阔一尺有餘,此砖驾琴抚之,有清声泠泠可爱。”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余乡多郭公塼,体製不一,以长而大者为贵。 江 南人爱之,以为琴几。 滎泽 、 滎阳 尤多。 郭公 不知何时人。闻 嘉靖 元年, 会城 抚军命 亓 百户修月堤,偶发一古塚,塼上有朱书……家大人语小子曰:‘此砖昔但以空心名,后以为宜於琴也,遂以琴名。’既修堤后,遂竞呼为郭公砖矣!”
“郭公砖”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词汇,其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和来源:
指无实际价值的人或物,源自民间故事。相传名为郭公的人为证明能力而制砖,最终仅造出普通砖块,被嘲笑为无用之举。该用法常用于讽刺徒劳无功的事物。
指古代空心砖,多为灰白色,表面刻有象眼纹或画像纹,以长而大者为贵。其特点与用途包括:
两种含义可能源于不同脉络:
建议根据具体语境区分其含义。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新增格古要论》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