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帖的意思、春帖的详细解释
春帖的解释
[Spring Festival scroll] 〈方〉∶春天张贴的写有吉祥话的纸片
详细解释
即春帖子。 元 袁桷 《翰林故事莫盛于唐宋聊述旧闻拟宫词》之四:“春帖分裁閤分多,宫娥争餽纈綃罗。” 清 吴伟业 《读史偶述》诗之五:“閤门春帖点霜毫,玉尺量身赐锦袍。”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下》:“其立名也,始仍桃符之称,今成楹联之号,中更门帖,亦云堂对,或於春帖为隣,亦与青词相附。”参见“ 春帖子 ”。
词语分解
- 春的解释 春 ū 一年的第一季:春季(农历正月至三月)。春节。春色。春晖(春天的阳光,喻父母的恩情)。春山(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妇女的眉毛)。春秋(a.春季和秋季;b.指年月;c.指人的年岁,如“春春正富”;
- 帖的解释 帖 è 学习写字时摹仿的样本:碑帖。字帖。画帖。 帖 ě 便条:字帖儿。 邀请客人的纸片:帖子。请帖。 写着生辰八字的纸片:庚帖。换帖。 量词,用于配合起来的若干味汤药:一帖中药。 帖 ē 妥适:
网络扩展解释
“春帖”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与立春或春节相关,具体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定义
春帖又称“春帖子”“春端帖”,是古代立春或元日(春节)时张贴在宫门、帐幔等处的诗句纸片。其内容多为工整的五言或七言绝句,既包含对升平盛世的歌颂,也有规劝谏言的寓意。
二、历史发展
- 宋代盛行:翰林院需在八节(含立春)撰写帖子词,贴于宫廷门帐,成为制度。
- 明清演变:明代称“年帖”,清代延续传统,文人常以春帖展示书法和文采。
- 民间普及:后期逐渐从宫廷传入民间,演变为春联的前身之一。
三、形式与内容
- 载体:多为红纸书写,后衍生出春联、门对等形式。
- 内容特点:文字工丽,如“淳化四年立春节,喜遇韶光看白雪”,兼具吉祥祝福与社会教化功能。
四、其他释义
部分方言中,“春帖”偶指春季农事成果(如蔬菜、牲畜),但此用法非主流。需结合语境区分。
若需了解具体春帖诗句或历代演变细节,可参考《翰林故事》《野获编》等古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春帖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春天的板框。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分别是木和石。它的总笔画数为五画。春帖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时候人们用木材制作的板框上贴上春联,以庆祝春节的到来。通常春帖采用繁体字来书写。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不同,但春帖这个词没有明显的变化。
以下是一些使用春帖这个词的例句:
1. 我们家门上贴着一幅春帖,迎接新年的到来。
2. 春帖上的对联写得很有气势,给人一种喜庆的感觉。
一些与春帖相关的组词可能包括春联、春节、门贴等。近义词可以是门对、春画等。而春帖的反义词则可能是夏帖或秋帖。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