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扎的意思、包扎的详细解释
包扎的解释
(1) [bind up]∶用布包 [伤口]
用干净纱布包扎伤口
(2) [bandage;pack;tie (wrap) up]∶用绷带捆绑、包裹或包缠
包扎伤口
从膝盖到踝骨用粗布条包扎起来的腿
详细解释
(1).包裹捆扎。 巴金 《家》三九:“ 觉新 已经把罐头包扎好了,便放在 觉慧 的面前。” 艾青 《他死在第二次》诗:“洗去了脓与血,又把伤口包扎。”
(2).指包扎好的物品。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二)》:“她显然是买了东西出来,因为她手里好象拿了许多包扎。”
词语分解
- 包的解释 包 ā 用纸、布或其他薄片把东西裹起来:包装。包饺子。 包好了的东西:邮包。背(坕 )包。 装东西的袋:书包。皮包。 容纳在内,总括在一起:包括。包举(总括)。包容。包涵。包罗万象。无所不包。 总揽,
- 扎的解释 扎 ā 捆,缠束:扎辫子。扎腿。 把儿,捆儿:一扎线。 扎 ā 刺:扎针。扎花。 驻、扎:扎营。 钻:扎猛子。 扎 á 〔扎挣〕方言,勉强支持(“挣”读轻声)。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包扎”是外伤应急处理的重要技术,指用纱布、绷带等材料覆盖或固定伤口,以达到止血、保护等目的。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目的
包扎是指用无菌敷料或清洁布料对伤口进行覆盖、缠绕或固定的过程。其核心作用包括:
- 止血防感染:压迫止血,减少细菌侵入;
- 保护伤口:避免外界摩擦或污染;
- 固定作用:稳定骨折部位或医疗器具;
- 促进愈合:吸收渗液,保持伤口干燥。
二、主要器材
常用材料包括:
- 专业器材:三角巾、绷带、医用胶带;
- 应急替代品:干净毛巾、衣物等。
三、操作步骤
以护理级包扎为例:
- 清洁消毒:用生理盐水清理伤口周围;
- 覆盖敷料:无菌纱布完全遮盖伤口;
- 缠绕固定:绷带从肢体远端向近端“8字”缠绕,松紧以能插入一指为宜;
- 评估调整:检查血液循环,避免过紧或过松。
四、注意事项
- 功能位固定:关节需保持生理弯曲,如肘部90度;
- 特殊伤口处理:内脏膨出时不可回纳,用碗状物覆盖后再包扎;
- 禁忌操作:颅底骨折避免填塞耳鼻,动脉出血需先指压止血。
五、常见方法
- 三角巾法:适用于头部、胸背部大面积伤口;
- 绷带法:用于四肢关节的环形或螺旋形包扎。
提示:错误包扎可能加重损伤,如包扎过紧影响血液循环,或松散导致固定失效。严重外伤需优先处理内出血或骨折,并及时就医。
网络扩展解释二
包扎(bāo zā)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用布条或绷带等物品将伤口或物品紧紧地包裹住,以达到固定、保护或止血的目的。
拆分部首和笔画:
- 包(勹+巳):表示包裹、收纳。
- 扎(扌+乚):表示用力、卡住。
来源:
包扎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医学文献中,形容使用绷带、布条等物品将伤口包裹起来,起到保护和固定的作用。后来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广义上也可以指代包裹、捆绑等行为。
繁体:
包紮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包扎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保持了包和扎这两个部首的形状。
例句:
1. 医生会帮你包扎伤口,让它更快地愈合。
2. 他用绳子将包裹好的物品扎牢。
组词:
1. 包扎伤口
2. 包扎行李
3. 包扎技巧
近义词:
1. 绑扎
2. 捆扎
3. 缠绕
反义词:
1. 解开
2. 散开
3. 松开
别人正在浏览...
板桌采拔抽茧悴容點見颠连定睛帝王州斗婵娟短语额首称庆房荐分疎俘擒高就疙瘩根连株逮挂绶贵达函件号褂宏济后夷囫囵个儿虎士壶矢护套江路家至户到机不容发节节近代趷踏朗诵老汤尥蹶子灵和殿秘固明节木杠暖艳扒搂强文假醋窍气妻夫清肠稻痁泄申办失常水盖数量词疏懈拓宇外爷滃渤五花度牒五曜小二哥逍逍停停笑靥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