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折俎的意思、折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折俎的解释

(1).古代祭祀、宴会时,杀牲肢解而后置于俎上。俎,盛牺牲的礼器。《仪礼·乡饮酒礼》:“宾升自西方,乃设折俎。” 贾公彦 疏:“凡解牲体之法,有全烝其豚。解为二十体,体解即此折俎是也。”《左传·宣公十六年》:“王享有体荐,宴有折俎,公当享,卿当宴。王室之礼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 宋 置折俎,以多文举礼。”

(2).引申为参与国家大典。 唐 毛杰 《与卢藏用书》:“ 杰 时在草莽,运厄穷愁,思折俎而无因,嗟扫门而不逮。”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折俎”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祭祀与宴会的礼仪
    “折俎”指古代祭祀或宴会时,将牲体肢解后放置在礼器“俎”上的过程。

    • 具体操作:牲体被分解为多个部分(如《仪礼》提到的“体解二十体”),再按礼仪陈列于俎(一种盛放祭品的器具)上。
    • 文献例证:如《左传·宣公十六年》记载,周王室礼仪中“宴有折俎”,即宴请时需用分解的牲肉。
  2. 引申为参与国家大典
    因折俎多用于重要场合,后世引申为“参与国家典礼”,如唐代毛杰《与卢藏用书》中“思折俎而无因”,表达对参与国事的渴望。

二、其他用法

部分资料提到“折俎”作为成语,引申为“行事中犯错误”。但此用法未见于高权威文献,可能为现代语境下的衍生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三、总结

网络扩展解释二

折俎的意思

《折俎》(zhé zǔ)是一个汉字词语,形容一个人迅速奔跑的样子。

拆分部首和笔画

折(扌 + 白 + 1笔)= 7笔

俎(⺮ + 人 + 3笔)= 9笔

来源

《折俎》这个词最早见于中国古文献,出自《汉书·武帝纪》:“俎朝奔秣陵市。”意为「朝向秣陵市奔跑」,形容人快速行走的样子。

繁体字

折俎的繁体字为「摺俎」。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演变中,折俎的写法可能有所变化,但主要的写法方式是「止」 + 「人」,类似现代写法中折字的上面加一个「十」字。

例句

他一路飞奔,鞋子的鞋底在地面上咯吱作响,完全是折俎的样子。

组词

折戟沉沙、折煞人、折节、折桂、折冲疾促、折腰、折旧、折翼、折光

近义词

疾行、奔驰、疾驰、狂奔、狂燥

反义词

缓步、慢行、徐行、行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