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備。《世說新語·言語》“ 王凝之 ” 劉孝标 注引《晉安帝紀》:“ 凝之 事五鬥米道, 孫恩 之攻 會稽 , 凝之 謂民吏曰:‘不須備防,吾已請大道,許遣鬼兵相助。’”
備防是漢語中的軍事術語,指預先做好防備守衛工作,強調對潛在威脅或危險的主動防禦準備。以下是詳細釋義與權威參考:
防備守衛
指為應對可能的攻擊或突發危機,提前部署兵力、設置防禦工事或制定應對策略的行為。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56頁。
軍事防禦狀态
特指軍隊在戰前或警戒狀态下構築防線、配置武器、加強巡邏等戰備活動。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第1562頁。
該詞最早見于古代兵書典籍,如《墨子·備城門》中記載:“凡守圍城之法,厚以高,壕以深,備防以固。” 此處“備防”指加固城防體系以抵禦敵軍進攻。
來源:《墨子譯注》,中華書局,2015年,第203頁。
當代語境中可泛指對各類風險的預防措施,如: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第78頁。
來源:《漢語近義詞詞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92頁。
“備防”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為“防備”,指預先做好準備以應對可能的危險或攻擊。以下從詞義解析、用法示例、典故出處等方面進行詳細說明:
基本含義
“備防”由“備”(準備、戒備)和“防”(防禦、預防)兩個動詞并列組成,強調通過預先準備來防範潛在風險。例如:
近義詞與辨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世說新語》相關注釋(來源:、4)。
挨整艾壯白頭如新拔奇不避湯火倉黃嘲競垂缰處齊邨雞錯處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帶量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道古打圓場典谟短骨斷絡蠹橫乏軍興憤滿撫臆戤牌高才捷足高位重祿換職卉衣火隊僵卧解鈴還須系鈴人擊鼓催花來旨勞嘈曆合六姻蘆莩履仁蹈義麻皮皴黾窟内心破丢不落切切嚓嚓企立柔毫瑞腦神秘視臨水綠山青水泥順意松簧蒐獵桃竹簟塗塗文始五禦鮮濃小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