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軍興的意思、乏軍興的詳細解釋
乏軍興的解釋
古代違反軍律的一種罪名。耽誤軍事行動或軍用物資的征集調撥,叫“乏軍興”。官府徵集物資叫“興”。《漢書·趙廣漢傳》:“又坐賊殺不辜,鞠獄故不以實,擅斥除騎士乏軍興數罪。”《漢書·黃霸傳》:“坐發民治馳道不先以聞,又發騎士詣北軍馬不適士,劾乏軍興,連貶秩。”
詞語分解
- 乏的解釋 乏 á 缺少:乏味。貧乏。不乏其人。 疲倦:乏困。乏累。疲乏。 無能,無用:乏氣。乏煤。 累 筆畫數:; 部首:丿; 筆順編號:
- 軍興的解釋 .謂征集財物以供軍用。《周禮·地官·旅師》“平頒其興積” 漢 鄭玄 注:“縣官徵聚物曰興,今雲軍興是也。”.指戰時的法令制度。《漢書·雋不疑傳》:“﹝ 暴勝之 ﹞以軍興誅不從命者,威振州郡。” 顔師
網絡擴展解釋
“乏軍興”是中國古代軍事法律中的一項罪名,主要指在軍事行動或物資征調過程中因延誤、短缺而贻誤戰機的行為。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該罪名由“乏”(缺乏)、“軍”(軍隊)、“興”(征調物資)三字構成,特指在戰時未能按時完成軍需物資征集或調撥,導緻軍事行動受阻的情況。官府征調物資稱為“興”,若無法完成征調任務即構成“乏軍興”。
二、法律背景
- 刑罰嚴苛:根據《唐律疏議》記載,此罪屬于“國之大事”範疇,違者可處死刑。《後漢書·章帝紀》注更明确:“軍興而緻缺乏,當死刑也”。
- 適用範圍:包括兵馬調發延誤、軍械供應不足,甚至使者未及時傳達軍令等行為。
三、曆史演變
唐代将“乏軍興”與“乏興”列為同義詞,均指贻誤軍機罪。漢代已有相關記載,說明此罪名貫穿多個朝代,是古代軍事法體系的核心内容之一。
四、現代關聯
此概念反映了古代軍事制度中對後勤保障的極端重視,可與現代刑法中“戰時違抗命令罪”或“贻誤戰機罪”類比,但古代刑罰更為嚴酷。
注:需注意與成語“乏興”(指缺乏興緻)區分,後者屬于日常用語,與軍事法律術語無關。
網絡擴展解釋二
《乏軍興》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這個詞意為“乏勁、衰弱、缺乏活力”。形容一個軍隊或者個人在士氣、戰鬥力等方面都變得虛弱不振。
拆分部首和筆畫:
《乏軍興》的拆分部首是“乙”的右邊部首,叫做“冖”,表示軍隊;而“興”的拆分部首是“八”,表示七個人在一起,叫做“勿頭”。
這個詞的共有10個筆畫,屬于較多的字形結構。
來源和繁體:
《乏軍興》是現代漢語詞彙,源于中國古代文獻和曆史典籍,主要用于描述軍隊或個人在戰場上的喪失活力和士氣的低迷。
繁體字“乏軍興”與簡體字的寫法相似,隻是将“軍”字的部首“冖”換成了“軍”的旁邊部首“車”。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可以采用另一種形式來寫《乏軍興》,即“乏軍興”。這種寫法是由繁體字演化而來,字形更加繁複。
例句:
1. 這支部隊長期戰鬥,士兵們的體力和士氣已經出現了乏軍興的迹象。
組詞:
乏力、興高采烈、軍閥、士氣低落
近義詞:
氣餒、無精打采、消沉、頹廢
反義詞:
旺盛、充沛、旺旺盛盛、百戰百勝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