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乏軍興的意思、乏軍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乏軍興的解釋

古代違反軍律的一種罪名。耽誤軍事行動或軍用物資的征集調撥,叫“乏軍興”。官府徵集物資叫“興”。《漢書·趙廣漢傳》:“又坐賊殺不辜,鞠獄故不以實,擅斥除騎士乏軍興數罪。”《漢書·黃霸傳》:“坐發民治馳道不先以聞,又發騎士詣北軍馬不適士,劾乏軍興,連貶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乏軍興"是中國古代軍事法律術語,指因延誤或妨礙軍事行動而構成的罪名。該詞由"乏"(耽誤、缺失)、"軍"(軍隊)、"興"(征發、行動)三字構成,最早見于漢代律令體系,後在《唐律疏議》中得到系統化規範。

從法律内涵分析,該罪包含兩種情形:

  1. 物資延誤:未按時完成軍需物資的征集、運輸,例如《唐律疏議·擅興律》規定"乏軍興者斬"(來源:《唐律疏議》卷十六)
  2. 行動阻礙:故意破壞軍事行動實施,如《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記載多位列侯因"乏軍興"被削爵(來源:《漢語大詞典》軍事制度條目)

其量刑标準異常嚴苛,唐代法律規定無論故意或過失均處斬刑,至明清時期改為杖一百、徒三年的相對輕刑。這種變化反映古代軍事法律從"重典治軍"到"罪責區分"的演變過程(來源:《中國軍事法制史》第三章)。

注:本文核心釋義來源于《漢語大詞典》《唐律疏議》等權威典籍,曆史案例參照《漢書》等正史記載。因古籍原文無網絡公開鍊接,建議查閱中華書局點校本獲取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乏軍興”是中國古代軍事法律中的一項罪名,主要指在軍事行動或物資征調過程中因延誤、短缺而贻誤戰機的行為。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該罪名由“乏”(缺乏)、“軍”(軍隊)、“興”(征調物資)三字構成,特指在戰時未能按時完成軍需物資征集或調撥,導緻軍事行動受阻的情況。官府征調物資稱為“興”,若無法完成征調任務即構成“乏軍興”。

二、法律背景

  1. 刑罰嚴苛:根據《唐律疏議》記載,此罪屬于“國之大事”範疇,違者可處死刑。《後漢書·章帝紀》注更明确:“軍興而緻缺乏,當死刑也”。
  2. 適用範圍:包括兵馬調發延誤、軍械供應不足,甚至使者未及時傳達軍令等行為。

三、曆史演變

唐代将“乏軍興”與“乏興”列為同義詞,均指贻誤軍機罪。漢代已有相關記載,說明此罪名貫穿多個朝代,是古代軍事法體系的核心内容之一。

四、現代關聯

此概念反映了古代軍事制度中對後勤保障的極端重視,可與現代刑法中“戰時違抗命令罪”或“贻誤戰機罪”類比,但古代刑罰更為嚴酷。

注:需注意與成語“乏興”(指缺乏興緻)區分,後者屬于日常用語,與軍事法律術語無關。

别人正在浏覽...

敖倪班士鸨母鞴炭别名避寇波蘭彩印采擇氅毦朝榮炒鐵赤金雠忌傳着俶祜滴定鬥麗争妍斷篷敦大丐巧工腳工言規取顧慮重重紅爐滑鸠緩帶輕裘胡書駕名檻送嬌寒賈粥憬彼拒收刻明楛竹涼涼令容路劫淪陷區名魚男兒盼遇千條萬縷巧不可接七升之布球莖刃面冗號軟節生孽師令十六族說東忘西搜苗談理痛疾通糧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