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尚書》中《堯典》、《舜典》、和《大禹谟》、《臯陶谟》等篇的并稱。《書序》:“典謨訓誥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軌範也。”《漢書·揚雄傳下》:“典謨之篇,雅頌之聲,不溫純深潤,則不足以揚鴻烈而章緝熙。” 唐 劉知幾 《史通·序列》:“竊以《書》列典謨,《詩》含比興,若不先叙其意,難以曲得其情。”
(2).指經典;法言。 元 關漢卿 《裴度還帶》第一折:“正人倫,傳道統,有 堯 之君大哉;理綱常,訓典謨,是 孔 之賢聖哉。” ********* 《題寫真答荃君》詩之二:“亂世何人識典謨,遺民終老作奚奴。”
(3).指《尚書》。 元 耶律楚材 《進西征庚午元曆表》:“典謨寔六籍之大經,首書其事, 堯 舜 為五帝之盛主,先務厥猷。” 清 湯斌 《贈李映碧先生》詩:“ 魯國 遺經火,口傳賴 伏生 。九十 秦 博士,典謨賴以明。”
“典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尚書》中的具體篇章
指《尚書》中的《堯典》《舜典》《大禹谟》《臯陶谟》等篇目,屬于古代政治文獻,記載了堯、舜、禹等聖王的治國言論和事迹。
泛指經典與法言
引申為古代聖賢遺留的訓誡和經典法則,如《文選·尚書序》中提到“典谟訓诰誓命之文”,強調其作為治國規範和道德準則的作用。
代指《尚書》本身
因“典谟”是《尚書》的核心内容,後世常以“典谟”指代整部《尚書》。
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篇章内容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尚書》原文或相關古籍注釋。
《典谟》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經典和謀略的結合,具有智慧和聰明的含義。
《典谟》的部首是八,筆畫數為14。
《典谟》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典籍《詩經·小雅·典谟》。典谟在古代指的是謀略、智慧和經典中的精髓。
《典谟》的繁體字是「典謨」。
古時候,《典谟》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是具體的古代寫法沒有明确的資料顯示。
1. 他的智慧和典谟為他帶來了成功。
2. 這本書是智者們對典谟的總結。
典範(經典的榜樣)、智謀(聰明才智的謀略)、經典(有權威性或典範性的著作)
智慧、聰明、謀略、智謀
愚笨、無知、不聰明、蠢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