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卉服。《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傳贊》:“百蠻蠢居,仞彼方徼。鏤體卉衣,憑深阻峭。” 李賢 注:“卉衣,草服也。”
(2).泛指粗布衣。 明 方孝孺 《卧雲樓記》:“卉衣蔬食,處乎林泉,而忻然若都卿相之位。”參見“ 卉服 ”。
“卉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本義指“卉服”
即用草、麻等植物編織的衣物,多見于古代南方少數民族的服飾。如《後漢書·南蠻傳》提到“鏤體卉衣”,李賢注解釋為“草服”。
引申為粗布衣
後泛指簡陋的粗布衣物。例如明代方孝孺在《卧雲樓記》中描述隱士生活時寫道:“卉衣蔬食,處乎林泉”,此處“卉衣”即指樸素的衣着。
多用于描述古代邊疆民族服飾或文人筆下隱士的簡樸生活,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
部分詞典(如)提到“卉衣”有“華麗衣着”之意,但此說法未見于主流典籍,可能是對詞義的誤讀或引申。建議以權威典籍和多數詞典解釋(草服、粗布衣)為準。
《卉衣》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花卉的衣服或花卉的樣子。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卉”和“衣”。
“卉”字的部首是“十”,它的總筆畫數是5。
“衣”字的部首是“衣”,它的總筆畫數是6。
《卉衣》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詩經記載了相對簡短而富有意境的詩歌,其中包括了大量描寫自然和人生的詩句。在詩經中,《卉衣》用于形容花朵的華麗和美麗。
在繁體漢字中,卉衣的寫法與簡體漢字相同,沒有明顯差異。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有時會對字形進行微調。關于《卉衣》這個詞的古代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這些變化多屬于字形演變,不改變詞義。
1. 這幅畫中,卉衣繡着各種各樣的花朵,美得令人陶醉。
2. 春天來臨時,大地萬物穿上了嬌豔的卉衣。
3. 她身着一襲淡綠色的卉衣,仿佛是仙境中的精靈。
1. 卉草:指花草植物。
2. 衣物:指着人們穿着的衣物。
3. 鮮衣怒馬:形容人英武豪邁的樣子。
1. 花衣:意思與卉衣相近,都指花朵的衣服或花朵的樣子。
2. 花豔:指花朵鮮豔奪目。
3. 花繁:形容花開得茂盛繁多。
1. 樸素:指簡單、樸實無華。
2. 凋謝:指花朵枯萎、凋零。
3. 脫落:指花瓣或葉子從植物上脫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