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履仁蹈義”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析:
指遵循仁義的原則行事,秉持正義和誠實的品質。其中:
核心思想
強調在行動中始終以仁義為準則,尤其在面對困難或誘惑時,不偏離道德倫理。例如,提到該成語用于形容“堅守正義原則,不為個人利益動搖”的場景。
結構分析
“履”與“蹈”均含“實踐”之意,形成并列結構,突出對仁義之道的雙重踐行。
最早出自三國時期應璩的《薦和慮則箋》:“質性純粹,體度貞正,履仁蹈義,動循軌禮。”用于稱贊和慮則品德高尚、行為端正。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發音(lǚ rén dǎo yì)或繁體寫法(履仁蹈義),可參考、5等來源。
“履仁蹈義”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遵循仁義的原則行事。它強調個人應該以道義為準則,堅守正義與道義,不違背倫理和道義的原則。
“履仁蹈義”中的“履”字,屬于足部部首,拼音為“lǚ”,總筆畫數為12。其中的“仁”字,屬于人部部首,拼音為“rén”,總筆畫數為4。而“蹈”字則屬于足部部首,拼音為“dǎo”,總筆畫數為13。而“義”字屬于言部部首,拼音為“yì”,總筆畫數為3。
“履仁蹈義”這個成語的來源可追溯到《論語·衛靈公》篇,孔子曾提到過“履行仁義”,并将之視為做人的基本準則。
繁體字中,“履”字沒有繁體形式,仍然保持原來的寫法,而“仁”字的繁體形式為“仁”,“蹈”字的繁體形式為“躂”,“義”字的繁體形式為“義”。
在古代漢字中,“履”字的舊字形為“”,“蹈”字的舊字形為“
”,“義”字的舊字形為“
”。
他的行為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都是履仁蹈義的表現。
履仁蹈義的人一定能夠獲得社會的尊重和認可。
- 履行
- 仁慈
- 義務
- 蹈海
近義詞:奉公守法、秉公辦事、守規矩
反義詞:無恥、不義、背道而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