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麻皮皴的意思、麻皮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麻皮皴的解釋

狀如麻皮的皴筆。畫山石法之一。 元 湯垕 《古今畫鑒·唐畫》:“ 董元 ( 董源 )山水有二種:一樣水墨礬頭,疏林遠樹,平遠幽深,山石作麻皮皴;一樣著色,皴文甚少,用色穠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麻皮皴是中國山水畫中的一種重要皴法技法,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麻皮皴(拼音:má pí cūn)是山水畫中表現山石紋理的筆法,因線條形态類似麻纖維的散亂紋理得名。元代湯垕《古今畫鑒》記載,五代畫家董源首創此法,通過疏密有緻的細長線條表現土山質感。

二、技法特點

  1. 線條特征:用淡墨勾勒細長柔線條,平行或錯落排列,形如麻皮自然垂落;
  2. 表現對象:適用于江南地區平緩土山的細膩紋理,能體現山石陰陽向背的立體感;
  3. 分類演變:董源多用短披麻皴(線條較短),其弟子巨然發展出長披麻皴(線條更舒展)。

三、藝術影響
作為江南山水畫派的核心技法,麻皮皴與北方斧劈皴形成鮮明對比,奠定了文人畫對溫潤山水的審美基調。明清時期諸多畫家如沈周、董其昌等均受其影響。

注:該技法在古籍中亦作“披麻皴”,二者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麻皮皴的意思

麻皮皴是一個常用的方言詞語,主要在廣東一帶流行。它的意思是形容人的皮膚粗糙,幹燥而龜裂。

拆分部首和筆畫

麻皮皴這個詞的部首為皮(pí),總共有十五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麻皮皴這個詞的來源是方言詞,沒有明确的官方出處。在繁體字中,麻皮皴被寫作麻皮皹。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經常發生變化,麻皮皴在古代的寫法可能不同于現在。然而,沒有确鑿的證據表明古時候有麻皮皴這個詞。

例句

1. 他工作環境惡劣,經常被風沙吹得麻皮皴。

2. 長時間沒保護皮膚,手上的皮膚已經麻皮皴了。

組詞

麻皮皴可以與其他詞語搭配組成不同的詞組,例如:

1. 麻皮皴手(指手部皮膚粗糙的情況)

2. 麻皮皴臉(指臉部皮膚幹燥龜裂的情況)

3. 麻皮皴腳(指腳底皮膚幹燥龜裂的情況)

近義詞

麻皮皴的近義詞可以是皮膚粗糙、幹燥龜裂。

反義詞

與麻皮皴相對的詞語可以是皮膚柔滑、潤澤。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