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古的意思、道古的詳細解釋
道古的解釋
(1).稱說古樂的道理。《禮記·樂記》:“君子於是語,於是道古,修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樂之發也。” 孔穎達 疏:“於是道古者,言君子作樂之時亦謂説古樂之道理也。”
(2).稱道古代;談論過去。《史記·李斯列傳》:“古者天下散亂,莫能相一,是以諸侯并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所建立。” 清 劉大櫆 《焚書辨》:“ 李斯 恐天下學者道古以非今,于是禁天下私藏《詩》、《書》、百家之語。” 巴人 《點滴集·争論之外》:“人到了一定年紀,就是好回憶和道古。”
詞語分解
- 道的解釋 道 à 路,方向,途徑:道路。鐵道。志同道合。 指法則、規律:道理。道德。道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道學。傳道。修道。 方法,辦法,技術:門道。醫道。 指“道家”(中國春秋戰國
- 古的解釋 古 ǔ 時代久遠的,過去的,與“今”相對:古代。古稀(人七十歲的代稱,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來稀”)。古典。古風。古訓。古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樸;c.古老的道路)。 古體詩的簡稱:五古(
專業解析
"道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以從字面和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
-
本義:談論、稱說古代的事物或道理
- 這是"道古"最直接的含義。"道"在這裡作動詞,意為"說、講述";"古"指古代、古事、古人的言行或道理。合起來就是指談論、稱述古代的人、事、物或其中蘊含的道理。
- 例如:在讨論治國方略時,人們常會"道古",引用先賢的智慧和曆史經驗。
-
引申義:以古論今,借古喻今
- 在談論古代(道古)的過程中,往往帶有目的性,即通過講述古代的人事或道理,來評論、諷喻或指導當前的社會現實或個人行為。這使得"道古"常常帶有"借古諷今"或"以古鑒今"的意味。
- 例如:文人寫文章"道古",可能意在借曆史故事批評時弊。
典籍中的體現與權威釋義:
- 《漢語大詞典》 對"道古"的解釋明确為:"稱說古事"。《漢語大詞典》是漢語詞彙研究的權威工具書,其釋義具有高度的專業性和認可度。
- 古代文獻用例佐證:
- 《史記·李斯列傳》:李斯在上書谏阻驅逐客卿時說道:"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餘于戎,東得百裡奚于宛,迎蹇叔于宋,來丕豹、公孫支于晉。此五子者,不産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 李斯在這裡詳細列舉秦穆公任用外來賢才成就霸業的曆史(即"道古"),目的是為了論證驅逐客卿政策的錯誤(即"諷今")。
- 《鹽鐵論》:這部記錄西漢時期關于國家經濟政策辯論的著作中,辯論雙方(賢良文學與大夫禦史)經常引用古代聖王的事迹和制度(道古)來支持各自關于鹽鐵官營、均輸平準等現行政策的觀點。這充分體現了"道古"服務于現實辯論的功能。
- 清代文人筆記:許多清代文人筆記中記載了文人雅士聚會時"道古"的情景,談論曆史掌故、名人轶事,既是一種知識交流,也是一種風雅的表現。
現代語境中的使用:
在現代漢語中,"道古"一詞的使用頻率相對較低,多出現在書面語或學術讨論中,尤其是在涉及曆史研究、文化評論或需要引經據典的場合。其含義依然側重于"談論古代的事物、道理",并且常常隱含與當下進行對照或提供借鑒的意圖。
"道古"意指談論、稱述古代的人、事、物及其蘊含的道理。其核心在于"言說古代",而其常見的目的和效果則是"以古論今"或"借古喻今",通過曆史的鏡鑒來評論現實、闡述觀點或指導行為。該詞釋義主要依據權威辭書《漢語大詞典》,并得到《史記》、《鹽鐵論》等經典曆史文獻用例的支持。
網絡擴展解釋
“道古”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和文獻來源,主要可分為以下兩類:
一、傳統文獻中的核心含義
-
稱說古樂的道理
源自《禮記·樂記》:“君子於是語,於是道古,修身及家,平均天下。”此處“道古”指闡述古樂背後的倫理與社會意義,如孔穎達疏解“言君子作樂時亦說古樂之道理”。
-
談論古代或過去之事
如《史記·李斯列傳》提到“語皆道古以害今”,指借古諷今的言論。清代劉大櫆《焚書辨》中亦用此義,強調“道古”與“非今”的關聯。
二、現代引申含義
- 形容事物曆史悠久
現代用法中,“道古”可指代古道、古建築等具曆史感的事物,或形容學識淵博、修養深厚之人。
使用差異說明
- 古代語境:多作動詞,側重“談論”行為(如論樂、議古)。
- 現代語境:可作形容詞,強調“古老”屬性,但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建議具體使用時參考文獻出處,避免混淆古今詞義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悲喪朝拜稱功成理楚祠吹制畜妻養子寸陰盜詐燈法煩悶諷職傅粉複圓更事航空信合夥鶴頸哼哈二将花鞴扇惶駭鯶子回事貨币假分數講戎驕舒節神看詳刻牙鬼阃阈拉拉撈家煉風泠淪氏流離颠頓慢道命禾惱懆内家兵釀飯毆作排天蹒跚強令啓關秦皇侵苦敺略入行煞回士林館雙字水蓮天旱退省忘形危迫五千文笑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