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往哭吊。 元 柯丹丘 《荊钗記·團圓》:“曾薦亡妻,原籍視臨在宮觀裡。”
“視臨”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視臨(shì lín)指親往哭吊,即親自前往喪事現場進行哀悼。該詞多用于描述對逝者的吊唁行為,強調親臨現場的儀式感。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獻或特定曆史語境。其核心意義強調通過親臨現場表達哀思,體現了古代禮儀文化中對喪葬儀式的重視。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荊钗記》原文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視臨”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眼睛看到或者目光投射到,也可以用來表示考察或觀察。
“視臨”是由部首“目”和“臨”組成。在《康熙字典》中,“視臨”的總筆畫數為17筆。
“視臨”的字義衍生于古代漢語,源自“視之臨也”的意思,表示把目光投射到某個地方或者觀察某個對象。
在繁體中,“視臨”字的寫法與簡體一緻。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與現代漢字相比,“視臨”有一些細微的差别。例如,古時候的“臨”字通常将下部的一橫稍微向右彎曲,而現代漢字中的“臨”則是一橫筆直的寫法。
1. 他站在窗前,視臨着窗外的美景。
2. 考官嚴肅地視臨着考生的答卷。
1. 視野:指的是視力所及的範圍。
2. 觀臨:表示觀察、注視。
3. 觀視:表示觀看、注視。
1. 瞻視:指目光注視、觀察。
2. 眺望:指遠遠地望着、眺望。
3. 看望:指探望、看訪。
1. 忽視:表示忽略、不注意。
2. 不顧:表示不理會、不在意。
3. 忽略:指疏忽、忽然不顧。
【别人正在浏覽】